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长安惜春

标题包含
长安惜春
千门共惜放春回,半锁楼台半复开。 公子不能留落日,南山遮莫倚高台。 残红似怨皇州雨,细绿犹藏画蜡灰。 毕竟思量何足叹,明年时节又还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大家共同珍惜春天的归来,楼阁有一半关闭一半开放。 公子无法留住落下的太阳,南山即使依靠在高台上也无法遮挡。 残花好像在怨恨皇城的春雨,细细的绿色隐藏在画中的蜡烛灰烬中。 仔细想想这又有什么好叹息的,明年的这个时候春天还会再来。
去完善
释义
1. 千门:原指宫中的各个大门,这里代指整个京城。 2. 半锁楼台:形容一半楼阁被关闭的状态。 3. 公子:指贵族子弟或富贵人家。 4. 南山:指位于长安城南的终南山。 5. 遮莫:在唐代口语中,意为“尽管”、“即使”。 6. 皇州:指京城长安。 7. 画蜡灰:指用蜡描绘的风景画。 8. 思量:思考、考虑。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千门共惜放春回”开篇,展现出长安城的人们都在欢欣鼓舞地迎接春天的到来。接下来的“半锁楼台半复开”描绘出城市景象在春日复苏的生动画面。接下来两句中,“公子不能留落日,南山遮莫倚高台”,表达出诗人的失落感,尽管春天来了,但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夕阳总会落下,而那高耸入云的南山也只能依靠在高台上,无法阻挡时间的流逝。 接下来的“残红似怨皇州雨,细绿犹藏画蜡灰”则借助自然景象进一步传达出生命的短暂和无常。最后诗人以“毕竟思量何足叹,明年时节又还来”收束全篇,虽然一切终将逝去,但只要想到明年的这个时候春天还会再来,便又觉得不必过于哀叹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长安惜春》是晚唐诗人罗邺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以“惜春”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春天逝去和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先,我们要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此时唐朝已历经安史之乱等战乱,国势日渐衰落。在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罗邺作为一名文人,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 其次,我们来看作者罗邺的生活际遇。罗邺是晚唐的一位著名文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然而,他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屡试不第,这使得他对科举制度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在他的诗作中,经常可以看到对科举制度的讽刺和批判。此外,罗邺还曾在官场任职,但因性格耿直,不愿同流合污,最终辞官归隐。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晚唐时期的背景知识。晚唐时期,唐朝国势衰微,政治腐败,战争频繁。在这个时期,文人们多怀才不遇,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感到迷茫和忧虑。因此,他们的诗作多表现出浓厚的忧国忧民情怀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综上所述,《长安惜春》这首诗是罗邺在晚唐时期,面对国家命运的衰落和个人生活的困厄,通过抒写春天的逝去,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和对现实的无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