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赤水驿旅怀
一星残烛照离堂,失计游心归渺茫。
不自寻思无道路,为谁辛苦竞时光。
九衢春色休回首,半夜溪声正梦乡。
却羡去年买山侣,月斜渔艇倚潇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支微弱摇曳的烛光照耀着别离的厅堂,忘却心机地游走在这片幽微之中。不想去探寻也找不到路在何方,究竟是为了谁在忙碌争夺这流逝的时光?曾经的繁华美景不必再留恋,半夜时分溪流的声音却在梦中回响。倒是羡慕去年的那群山水之友,月色洒在那飘摇的渔舟上,依靠在潇湘水边。
去完善
释义
1. 赤水驿:赤水,河名,流经今贵州、四川、云南等地;驿,古代传递公文的人或马休息的地方。
2. 失计:计划失误,这里指没有找到合适的归途。
3. 游心:漫游之心,这里指寻找归途的心情。
4. 九衢:泛指繁华的街道。
5. 买山侣:指隐居于山林的人。
6. 潇湘:潇水和湘水的并称,在今湖南省。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一星残烛”作为开端,生动地描绘了夜阑人静时的别离场景,显得凄清而又寥落。而在这种心境下,离去的人儿早已陷入迷茫之中,仿佛失去了心灵的归宿。接下来两句中,诗人发出了对人生的质疑:若是没有了追寻的道路,那么所付出的努力又是为了谁呢?或许正是因为迷茫和痛苦,他才会倍感世事的无常与无奈。紧接着,诗人在抒写别离之情的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之情。而那些曾经的快乐和惬意已成了回忆,只留存在梦境之中。最后两句中,诗人用了一个"却"字,表达了自己对江湖闲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尽管繁华落幕,他却仍陶醉于那月亮倒映在湘江上的美景之中,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过上这样的生活。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高远的胸怀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罗邺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作品以描绘山水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而著称。他的这首《春夜赤水驿旅怀》创作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在这一年里,罗邺因科举落第,离开家乡前往京城寻求发展,途经赤水驿时写下了这首诗。
在唐宣宗时期,虽然国家表面安定,但实际上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罗邺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文人,他在这个时期的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他希望能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为国家做出贡献;另一方面,他对现实的失望和对未来的迷茫也使他感到无助。
此外,赤水驿位于唐朝的交通要道上,过往商旅络绎不绝,这里的繁华与罗邺的孤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种背景下,罗邺创作了这首《春夜赤水驿旅怀》,表达了他在旅途中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