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题离亭
万般名利不关身,况待山平海变尘。
五月波涛争下峡,满堂金玉为何人。
谩夸浮世青云贵,未尽离杯白发新。
谁似雨篷篷底客,渚花汀鸟自相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所有的名誉和财富都不属于我,更何况等待山脉平静、海洋变成尘土的那一天。五月的波涛争相从峡谷涌出,满屋的金银财宝是为谁而存在?在虚浮的世界中,地位显贵的人们不过是泡沫,尚未喝尽离别的酒杯,却已长出新的白发。谁能像我这样,作为一个过客,在雨篷之下欣赏水边的鲜花和小岛上的鸟儿相亲相爱呢?
去完善
释义
《偶题离亭》注释如下:
1. 罗邺:唐朝诗人。
2. 亭:驿亭,古代设在交通要道上供行人休息的地方。
3. 万般名利:指各种各样的名誉和利益。
4. 山平海变尘:形容时间久远,沧海桑田。
5. 五月波涛:指长江三峡的险恶水域。
6. 满堂金玉:形容富有。
7. 谩夸:空自夸耀。
8. 浮世:尘世,世间。
9. 青云贵:比喻高官显爵。
10. 离杯:离别时的酒宴。
11. 白发新:形容年老。
12. 雨篷篷底客:指离别的旅客。
13. 渚花汀鸟:指江边的鲜花和小鸟,象征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偶题离亭”为题,诗人通过表达对名利的不屑、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离别的哀愁等情感,展现了一个追求恬静生活、超脱世俗的文人形象。首联以“万般名利不关身”开篇,表达出诗人对名利淡薄的态度;接着在颔联中描绘了壮丽的自然风光:波涛汹涌的江河和繁华的金玉满堂,突显出自然的壮丽与人世的浮华;颈联则以“谩夸浮世青云贵,未尽离杯白发新”展现出诗人的离愁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而尾联则通过对“雨篷篷底客”这一形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期待与自然相亲的愿景。整首诗从豪放到婉约,感情丰富多变,体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人生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罗邺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作品以描绘山水景色和表达离别之情而著称。他的这首《偶题离亭》创作于公元859年,当时他正在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在唐代,科举制度已经逐渐发展完善,许多文人士子都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在这个特殊时期,罗邺的个人生活也非常丰富。他曾游历全国各地,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这段时间里,他还参与了各种文学活动和诗人的聚会,这些都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然而,他也曾经历过挫折和失望。在科举考试中,他未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这使得他对未来的道路感到迷茫和无奈。
在罗邺生活的时代,唐朝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虽然社会政治环境相对宽松,但由于阶级和门第观念的影响,许多有才华的文人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这种现象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非常普遍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罗邺创作了这首《偶题离亭》。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离别场景的感慨和对未来道路的担忧。通过描绘离亭的风景,以及离别的痛苦,罗邺传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这种情感既是对过去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