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
行宫门外陌铜驼,两畔分栽此最多。
欲到清秋近时节,争开金蘂向关河。
层楼寄恨飘珠箔,骏马怜香撼玉珂。
愁杀江湖随计者,年年为尔剩奔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宫殿门口的路上立着青铜骆驼,两侧栽种着繁多的花朵。
临近秋天的时候,花儿争相绽放,犹如金色的花朵在河流山川之间盛开。
高楼之上,寄托着哀思的珠帘随风飘动,骏马伴随着香气,振动了马勒上的玉石响铃。
这让那些在江湖中漂泊、赴京应试的士人感到非常忧愁,他们年复一年地为生活而奔波劳碌。
去完善
释义
1. 行宫:古代皇帝出行时的临时住所。
2. 陌:田间小路。
3. 铜驼:这里指洛阳的铜驼街,洛阳是唐朝的都城。
4. 金蘂:槐花的别称,因其花蕊金黄而得名。
5. 关河:关隘与江河,这里代指国家疆域。
6. 寄恨:寄托怨恨或悲伤的心情。
7. 珠箔:用珍珠装饰的帘子。
8. 骏马:良马,好马。
9. 怜香:喜欢花香。
10. 撼:摇动。
11. 玉珂:玉石制作的马勒上的饰品。
12. 随计者:古代科举制度中,举人参加会试的考生称为“随计”。这里的“随计者”是指应试举人。
去完善
赏析
《槐花》是唐朝诗人罗邺的一首描绘槐花的诗。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秋日槐花盛开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槐花以及人生的感慨。
首联“行宫门外陌铜驼,两畔分栽此最多”,诗人通过描述槐花在行宫门外的繁华景象,展现了槐花的繁茂。“两畔分栽此最多”一句,更是突出了槐花之多的特点。
颔联“欲到清秋近时节,争开金蘂向关河”,这两句诗人写到了槐花在秋天争相开放的情景。“金蕊”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槐花金黄色的花朵,而“关河”则象征着国家的疆土。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于槐花旺盛生命力的赞美,同时也有对国家繁荣的祝愿。
颈联“层楼寄恨飘珠箔,骏马怜香撼玉珂”,这一联诗人从另一个角度来描写槐花。他通过“寄恨飘珠箔”和“怜香撼玉珂”这两个富有情感的词语,表达了槐花的美妙和人们对它的喜爱。这里的“寄恨”和“怜香”都是指人们对于槐花的情感寄托。
尾联“愁杀江湖随计者,年年为尔剩奔波”,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自己及众多游子在江湖上奔波劳碌、为生活所迫的痛苦与无奈。他把这种痛苦归因于槐花,实际上是借此抒发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槐花》是唐代诗人罗邺所创作的咏物诗。这首诗描绘了槐花盛开时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罗邺是晚唐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才横溢,作品多抒发个人的情感体验和人生哲理。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9世纪末,此时正是唐朝衰落时期,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罗邺作为一位关心民生、关注国家命运的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宦海沉浮、世事沧桑。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如愿以偿地登上仕途,这使得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槐花》这首诗中,罗邺通过对槐花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槐花作为一种时令花卉,每年的春季都会盛开,它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美好。诗人通过对槐花的赞美,传达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关注,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