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洛水

标题包含
洛水
一道潺湲溅暖莎,年年惆怅是春过。 莫言行路听如此,流入深宫怅更多。 桥畔月来清见底,柳边风紧绿生波。 纵然满眼添归思,未把渔竿奈尔何。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条潺潺的小溪溅起温暖的水花,每年的春天都令人感到惆怅。 不要说走在路上听到的声音如此美妙,当这声音流入皇宫时,惆怅会更多。 月亮在桥边升起,溪水变得清澈可见,柳树下风声急促,吹起了绿色的波澜。 尽管满眼都是回家的思绪,但我却无法放下钓鱼竿去回应这份情感。
去完善
释义
1. 洛水:又称为洛河,位于中国河南省西部,是黄河的一条重要支流。 2. 潺潺湲溅:形容水流的声音。 3. 暖莎:暖,温暖;莎,草地或湿地。这里指春天温暖的草地。 4. 年年惆怅是春过:每年春天都会感到惆怅。 5. 莫言行路听如此:不要说在路上听到这样的声音。 6. 深宫:泛指皇帝的宫殿。 7. 桥畔月来清见底:月色映照在河边的小桥上,河水清澈可见。 8. 柳边风紧绿生波:风吹拂柳树,绿色的树叶飘荡起伏。 9. 归思:思乡之情。 10. 渔竿:钓鱼的工具。 11. 奈尔何:奈何,表示对事物无法控制或无能为力的无奈心情。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洛水》描绘了春日洛阳河的美景及诗人内心的感受。首句“一道潺湲溅暖莎”描述了洛阳河水在春天缓缓流淌的情景。接下来的两句,“年年惆怅是春过,莫言行路听如此”则表达了诗人因春光流逝而产生的惆怅之情。第三联中,“桥畔月来清见底,柳边风紧绿生波”形象地展现了月光映照下的河面清澈透明以及柳絮在春风吹拂下翩翩起舞的景象。最后两句,“纵然满眼添归思,未把渔竿奈尔何”,虽然看到眼前美丽的景色让诗人产生了强烈的思乡之情,但他还是选择放下手中的鱼竿,无奈面对此情此景。这首诗从多个角度展示了春天的美好和诗人复杂的情感,韵味悠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洛水》是唐代诗人罗邺的一首五言古诗,创作于唐朝贞元年间(785-805年)。在贞元时期,唐朝政治相对稳定,但社会矛盾仍然突出,经济发展也呈现出繁荣与凋敝并存的局面。在这个时期,罗邺作为一位才情横溢的文人,他的诗歌创作深受时代的熏陶和影响。 罗邺在贞元时期的人生际遇颇具传奇色彩。他曾担任官职,但因不满朝政腐败而辞官回乡。在此期间,他游历四方,广泛接触民间疾苦,对百姓的苦难生活深感同情。这一经历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贞元时期,唐朝社会文化氛围浓厚,诗歌创作成为文人墨客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罗邺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视角,通过描绘洛水的美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他以洛水为象征,隐喻世事无常,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