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仙
千金垒土望三山,云鹤无踪羽卫还。
若说神仙求便得,茂陵何事在人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千金的积累和付出,希望有朝一日能登临三山仙境。然而云雾飘渺,仙鹤早已消失不见,唯有护卫依然陪伴左右。如果说想要成仙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那么为何茂陵仍然存在于人世间呢?
去完善
释义
1. 千金:指花费大量金钱。这里指用大量金钱修筑的坟墓。
2. 三山:古代神话中位于大海中的三座神山,分别是蓬莱、方丈、瀛洲。这里代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3. 云鹤:指神仙乘坐的仙鹤。
4. 羽卫:指保护皇帝的禁卫军。这里比喻墓地的守卫。
5. 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这里用来比喻凡人的墓地。
去完善
赏析
《望仙》这首诗,以诗人罗邺的独特视角,揭示了人们在追求成仙的道路上所面临的困境。首句“千金垒土望三山”,描述了人们对仙境的渴望和执着追求,不惜耗费大量财力和人力。然而,尽管人们付出了如此巨大的努力,却仍然无法找到那虚无缥缈的仙境。“云鹤无踪羽卫还”一句,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传说中的仙人并未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那些美好的愿景似乎只是一个幻影。
在接下来的两句诗中,诗人罗邺提出质疑:如果说神仙是那么容易就能求得的话,那么西汉时期的大儒董仲舒(葬于茂陵)又为何还在人间呢?这里,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对于神仙信仰的怀疑态度。他认为,如果神仙真的存在,那么他们应该早已降临世间,帮助人类解决诸多难题,但现实显然并非如此。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罗邺以其独特的见解,向人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虚幻的成仙之路并不能为我们带来真正的幸福与解脱,只有脚踏实地地生活,才能感受到生命的真实意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望仙》是唐朝诗人罗邺的一首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79年,正值唐末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罗邺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他的命运却并不如意,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能及第。这使得他对现实生活产生了深深的感慨,同时也激发了他对神仙生活的向往。
在罗邺创作《望仙》的这个时期,唐朝正处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的社会背景下。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都对现实生活感到失望,纷纷寻求超脱尘世的途径。罗邺也不例外,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神仙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借此逃避现实中的种种苦难。
《望仙》这首诗描绘了罗邺对神仙生活的想象,通过对仙境的美好描绘,表达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美好未来的渴望。虽然罗邺在现实生活中屡遭挫折,但他的诗篇却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流传千古。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