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宿崇贤里
柳暗榆飞春日深,水边门巷独来寻。
旧山共是经年别,新句相逢竟夕吟。
枕近禁街闻晓鼓,月当高竹见栖禽。
劳歌莫问秋风计,恐起江河垂钓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柳树阴下榆树飘飞的春天已深入,我独自来到水边的家门寻找曾经的记忆。
已经多年未见的故乡,如今再次相逢,我们一起度过了整夜的时光。
我的枕头靠近繁华的街道,清晨的鼓声传入耳中;月亮挂在高高的竹林,栖息的鸟儿清晰可见。
劳累的时候不要去想秋天的计划,我怕它会唤起我对江河垂钓的向往。
去完善
释义
1. 崇贤里:古代地名,今无考。
2. 柳暗:柳树浓密,形容春天景色。
3. 榆飞:榆树种子成熟时随风飘落,称为“榆钱”,此处指代春天。
4. 水边门巷:靠近河边的小巷。
5. 旧山:故乡的山,这里指的是诗人远离故乡的地方。
6. 经年别:经过一年的离别。
7. 新句:新的诗句。
8. 相逢竟夕吟:指与友人相聚整夜共同吟咏诗歌。
9. 枕近禁街:指住处临近繁华市区。
10. 晓鼓:报晓的鼓声。
11. 高竹:高耸的竹子。
12. 栖禽:栖息的鸟类。
13. 劳歌:客居时的离歌。
14. 秋风计:指思念故乡的心情。
15. 江河垂钓心:指隐居的意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春日宿崇贤里》以诗人的视角描绘了春天里的一次探访之旅,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表达情感。罗邺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艺术手法,展现出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同时抒发了自己沉湎于山水之间、怀念故乡的深切情感。
首联“柳暗榆飞春日深,水边门巷独来寻”,诗人描述了春天的景象:杨柳渐渐变暗,榆树开始飞舞,春天已经进入深处。然后独自前往水边的门巷寻找美景。通过描绘春天景象和出行方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对生活的热情。
颔联“旧山共是经年别,新句相逢竟夕吟”,诗人表达了远离故乡已久的感慨,以及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他借助于“旧山”和“新句”这两个意象,既传达了怀乡之情,又表现出对诗歌的热情和才华。
颈联“枕近禁街闻晓鼓,月当高竹见栖禽”,描绘了夜晚的宁静氛围。诗人借助听觉和视觉上的感受,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的环境。在这里,鼓声和鸟鸣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和谐美好的感觉。
尾联“劳歌莫问秋风计,恐起江河垂钓心”,诗人以委婉的方式表达了自己不愿被世俗纷扰的心境。面对秋天来临,诗人并不担忧生计问题,而是希望能够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享受悠闲的生活。这反映出诗人崇尚自然、淡泊名利的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日宿崇贤里》是晚唐诗人罗邺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来临时,诗人身处崇贤里所见的景象。下面是一段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的描述:
这首诗大约创作于晚唐时期,具体时间不详。在这个时代,唐朝国势逐渐衰微,政治腐败,战争频繁。罗邺作为一位文人墨客,对社会现实有深刻的体会。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这个时期,罗邺的个人生活也颇为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取得功名。这使得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的思考。他的作品大多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心。
在创作这首诗时,罗邺可能正在崇贤里的一处居所暂居。崇贤里位于唐朝都城长安附近,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在这里,罗邺看到了春天的美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春日宿崇贤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