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庙中书事呈栖白上人
日高荒庙掩双扉,杉迳无人鸟雀悲。
昨日江潮起归思,满窗风雨觉来时。
何堪身计长如此,闲尽炉灰却是疑。
赖有碧云吟句客,禅余相访说新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太阳即将落山,荒凉的寺庙被高高的围墙遮挡,两侧的门紧闭着,四周寂静无声,只有树林间的小路上回荡着鸟儿哀伤的声音。
昨天我在江边看到涌起的江潮,心中涌起了无尽的乡愁。此时窗外风雨交加,感觉到时光的流逝和生活的无常。
我为何总是这样漫无目的地生活?静静地坐在炉火边,不禁心生疑虑。幸运的是,有那些能朗诵好诗句的朋友,他们在禅意之余,还会来找我一起探讨新的诗篇。
去完善
释义
1. "日高":意指太阳升起很高,即中午时分。
2. "荒庙":指年久失修的寺庙。
3. "双扉":两个门扇。
4. "杉迳":长满杉树的小径。
5. "江潮":江水的涨落现象。
6. "归思":思念故乡之情。
7. "满窗风雨":形容风雨交加的情境。
8. "觉来":醒来的时候。
9. "身计":生计,生活状况。
10. "炉灰":炉火燃烧后的残灰。
11. "碧云":绿色的云彩,此处用来比喻隐逸的文人。
12. "禅余":做完禅定之后。
13. "相访":相互拜访。
去完善
赏析
罗邺的这首《冬日庙中书事呈栖白上人》描绘了冬日庙宇中的寂静景象和内心的情感波动。首联“日高荒庙掩双扉,杉迳无人鸟雀悲”以具体的场景开篇,展现出庙宇的荒凉与寂寞,日光高照,庙门紧闭,蜿蜒的杉树林径没有人的踪影,只有鸟雀在悲鸣。这种寂静与孤寂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颔联“昨日江潮起归思,满窗风雨觉来时”中,诗人通过江潮、风雨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江水滚滚,似乎在唤起着他的乡愁;风雨满窗,更让他意识到时间的流逝和自己的孤独。这一联传达出了诗人内心情感的波动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颈联“何堪身计长如此,闲尽炉灰却是疑”则是对自己生活状态的反思。诗人感叹自己的境遇竟然一直如此,炉火已熄,只剩炉灰,寓意着自己的闲暇时光已经耗尽,但他仍然感到困惑和无奈。
尾联“赖有碧云吟句客,禅余相访说新诗”则是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幸亏有像栖白这样的诗人朋友,他们在禅定之余来访,一起谈论新的诗篇。这种友情给诗人带来了安慰和温暖。
整首诗以宁静的风景映衬诗人的心境,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在遣词造句上,罗邺运用了大量富有象征意义的景物和修辞手法,使诗意境深远,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名为《冬日庙中书事呈栖白上人》的诗作于唐朝晚期,约公元870年左右。诗人罗邺是唐朝的一位重要文人,他的一生颇富传奇色彩。他的父亲罗让曾任宰相,因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而被贬至岭南。罗邺在其父去世后,来到京师长安寻求发展。然而他在京城的仕宦之路并不顺利,未能获得朝廷的重用。
在唐朝晚期,国家政治腐朽,宦官当权,藩镇割据,社会矛盾尖锐。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选择逃避现实,隐居山林,罗邺也不例外。他与栖白上人结为好友,时常一起参禅论道,抒发胸中块垒。这首《冬日庙中书事呈栖白上人》就是在这种情境下创作的。
诗中描绘了冬日庙宇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禅宗哲学的理解和感悟。罗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以及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在动荡不安的时局中,他以这首诗寄托了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