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山馆旅怀
山馆吟余山月斜,东风摇曳拂窗花。
岂知驱马无闲日,长在他人后到家。
孤劒向谁开壮节,流年催我自堪嗟。
灯前结束又前去,晓出石林啼乱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山间的房子里,夜晚的月亮已经西斜,吹拂过窗户的东风轻轻摇晃着花儿。
哪知道骑马出行的日子没有一天是清闲的,总是在别人后面回到家。
孤独的剑指向何方,壮烈的气节谁能领会?时光流逝,催我感叹不已。
在灯火前整理行装再次出发,破晓时分从石林出来,只听到纷乱的鸦声。
去完善
释义
1. 山馆:位于山野之中的旅馆。
2. 吟余:诗歌创作完成后。
3. 摇曳:轻轻地摆动。
4. 拂:轻轻掠过。
5. 无闲日:没有清闲的时候。
6. 长在:经常。
7. 孤劔:单独的剑,指代自己。
8. 开壮节:展示气节。
9. 流年:时间流逝。
10. 结束:整理行装。
11. 石林:形容怪石嶙峋的山林。
12. 乱鸦:杂乱的乌鸦叫声。
去完善
赏析
罗邺的《春山山馆旅怀》一诗描绘了行役在外的艰辛与感叹岁月匆匆流逝的无奈。诗中的“山馆吟余山月斜”描述的是在旅途的山馆中诗人于夜晚吟咏,遥望山中月影,心生孤独之情。“东风摇曳拂窗花”则点出了春天的气息,以风中的花朵暗示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无常。
接着,诗人言“岂知驱马无闲日,长在他人后到家”。这句表达了自己奔波在外,无法得到片刻休息的现实境遇。同时通过对比“他人”先于自己回家,突显了自身的辛勤劳苦。
之后,诗人又以“孤剑向谁开壮节,流年催我自堪嗟”展现了自己的壮志难酬和对时光荏苒的深深感慨。他自称手中的剑无人可以匹配,但岁月无情,只能独自感叹。
最后一句“灯前结束又前去,晓出石林啼乱鸦”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清晨离开山馆时所见到的景象:石林中乌鸦嘈杂的声音打破了寂静的早晨。这既是实景描写,也是心境的象征。展现了诗人尽管有满腹思绪,但仍要振作前行的生活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山山馆旅怀》是唐朝诗人罗邺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春山山馆的旅居之情和感慨。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无法确定,但罗邺生活在唐朝晚期,正值国家动荡不安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罗邺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取得成功。这使得他对于人生和命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现实的批判和对未来的期许。
在唐末五代时期,社会动荡,战争频繁,人民生活困苦。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多寄情山水,抒发自己的愁绪。罗邺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春山山馆的描绘,表达了他在旅途中的孤独和忧郁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