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梁石头城
柳碧桑黄破国春,残阳微雨望归人。
江山不改兴亡地,冠盖自为前后尘。
帆势挂风轻若翅,浪声吹岸叠如鳞。
六朝无限悲愁事,欲下荒城回首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柳树碧绿桑叶枯黄破坏了的国家的春天,夕阳西下细雨蒙蒙期待着远归的亲人。
江山依旧那是兴衰存亡的地方,官吏们却为了自己的名利而在前后奔波劳碌。
帆船趁着微风轻快前行如同展翅,波浪拍打着岸边层层叠叠就像鱼鳞。
南朝的往事有无数的悲伤和忧愁,想要走下荒凉的城市回头看看却频频叹息。
去完善
释义
柳碧:绿色的柳树。
桑黄:桑叶黄了,指秋天来临。
破国春:国家破灭的春天。
残阳:傍晚的夕阳。
微雨:细雨。
望归人:眺望远方盼望回家的人。
江山:江河与山峦。
兴亡:兴盛和衰亡。
冠盖:官吏的帽饰和外衣,这里代指官员。
自为:自然成为。
前后尘:前后的尘土。
帆势:船帆的趋势。
挂风:迎着风。
轻若翅:像翅膀一样轻盈。
浪声:波浪的声音。
吹岸:吹打岸边。
叠如鳞:层层重叠如同鱼鳞。
六朝:东晋、宋、齐、梁、陈五代,定都建康(今南京)。
悲愁事:悲伤忧愁的事情。
欲下:想要下去。
荒城:荒废的古城。
回首频:频频回头。
去完善
赏析
首联“柳碧桑黄破国春,残阳微雨望归人”中,作者以青绿的柳树和嫩黄的桑叶描绘出春天的景象,但随即提到“破国春”,揭示了此诗的基调——忧虑与悲伤。同时,“残阳微雨望归人”透露出作者在傍晚时分、细雨蒙蒙中等待离人归来的心情,展现出他对于战争的忧虑和对亲人的思念。
颔联“江山不改兴亡地,冠盖自为前后尘”意味着岁月匆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江山依旧,曾经的辉煌已经化为尘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以及朝代更迭的感慨。
颈联“帆势挂风轻若翅,浪声吹岸叠如鳞”描绘了一幅江边景色的画面:风轻轻地吹拂着帆船,使得船帆看起来像展翅飞翔的翅膀;波浪拍打岸边,层层叠叠如同鱼鳞。这美丽的景色虽然暂时舒缓了人们的愁绪,却无法掩盖现实中的紧张局势。
尾联“六朝无限悲愁事,欲下荒城回首频”则道尽了历史的沧桑。南京是古代六朝的都城,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然而,这漫长的历史中充满了无数的悲欢离合之事,让人感叹不已。诗人站在破败的城墙上,频频回首,内心充满了对过去的哀伤和对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望梁石头城》是唐代诗人罗邺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春光景色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纪中期,也就是唐宣宗时期。在这段时间里,罗邺在江南地区游历,沿途欣赏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同时也感受到了时代的风貌。
罗邺生活的时代,正是唐朝走向衰落的历史阶段。尽管社会动荡不安,但江南地区仍然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局面,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仍在继续。罗邺在游览梁石头城时,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于是便创作了这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诗歌。
在这首诗中,罗邺通过描绘梁石头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虽然唐朝正处于历史转折点,但江南地区的繁华景象依然给诗人带来了希望和安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