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大散岭

标题包含
大散岭
过往长逢日色稀,雪花如掌扑行衣。 岭头却望人来处,特地身疑是鸟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过去的漫长日子里很少见到阳光,雪花就像手掌一样拍打在我们的衣服上。 站在山顶回望我们来时的路,感觉好像我们的身体已经变成了鸟儿在飞翔。
去完善
释义
1. "大散岭":大散关,又称崤谷,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南郊,因地处陕甘交通要冲而著名。 2. "过往":经过, 通过的意思。 3. "日色稀":太阳光线稀疏,即天色暗淡的意思。 4. "雪花如掌扑行衣":指雪花如手掌般大小,拍打在行人衣物上。 5. "岭头":山岭的顶端或高处。 6. "却望":回望,回头看。 7. "人来处":指人来的地方,即出发地。 8. "特地":特别,格外。 9. "身疑是鸟飞":比喻自己从山上俯视下方时感觉像鸟儿在飞翔一样,形象描绘出登高望远的感觉。
去完善
赏析
《大散岭》是一首描绘冬日雪景的古诗。诗人以精炼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大散岭冬日雪景图。“过往长逢日色稀”描述了冬天的阳光稀少,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而“雪花如掌扑行衣”则形象地描绘出雪花的形状和雪势之大,仿佛雪花如同手掌拍打在人们的衣服上,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冬季寒冷的感知。 接着,诗人从岭头的角度回望来时的路,感到自己就像是一只飞鸟,以此表达出在冰雪世界中行进的不易与艰辛。这种意象的使用,使诗具有了一定的哲理性,让人们思考人生之路、坚韧前行等问题。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呈现出一种深沉的诗歌之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大散岭》是晚唐诗人罗邺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世纪左右,即唐朝末年。在这个时期,中国封建社会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阶段,内忧外患不断,政治局势紧张。 罗邺(生卒年不详),字不详,余杭人,约唐僖宗时前后在世。父为商贾,以财雄乡里。邺才识过人,乡里号为“富家奇士”。举进士不第,遂无仕进意,隐于家园,以优游自适。其诗以七言为主,多写景咏史之作,风格清丽婉转,笔致细腻。 在这首诗中,罗邺通过描绘大散岭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也可以看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这首诗既展示了罗邺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晚唐时期文人志士的共同心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