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宫
白玉尊前紫桂香,迎春阁上燕双双。
陈王半醉贵妃舞,不觉隋兵夜渡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洁白的玉石前紫桂花开得正香,燕子在春意盎然的楼阁上成双成对。
陈王微醺欣赏着杨贵妃翩翩起舞,不知不觉间,隋朝士兵趁夜色渡过长江。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罗邺:唐朝诗人,擅长写怀古诗。
2. 白玉尊:尊通“樽”,古代盛酒的器皿。这里指代宴会。
3. 紫桂香:桂花的香气。
4. 迎春阁:楼阁名称,象征吉祥与欢乐。
5. 陈王:指陈后主陈叔宝,南朝陈国的皇帝。
6. 贵妃舞:指杨玉环的舞蹈。
7. 不觉:不知不觉间。
8. 隋兵:指隋朝的军队。
9. 夜渡江:暗指隋朝军队在夜色掩护下渡过长江攻打南朝陈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邺的一首描绘陈宫美景的诗歌。首句“白玉尊前紫桂香”描绘了宫廷中富丽堂皇的场景,紫桂香气弥漫,象征着荣华富贵的生活。次句“迎春阁上燕双双”则以燕子双飞寓意着皇室家族的团圆和和睦。接着,“陈王半醉贵妃舞”描述了陈王酒酣之际欣赏贵妃起舞的画面,展现出皇室的歌舞升平。然而,尾句“不觉隋兵夜渡江”笔锋陡转,揭示了隋兵入侵的事实,使得这种美好景象瞬间破灭,寓含着作者对世事无常、繁华易逝的感慨。全诗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了荣华与衰败的瞬间转换,令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罗邺的《陈宫》这首诗歌创作于晚唐时期,即公元9世纪。这个时期唐朝国力逐渐衰落,政治腐败严重,社会动荡不安。诗人罗邺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少年时便才华横溢,但因科举不第而未能进入仕途。在晚唐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许多有抱负的知识分子都感到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在这首《陈宫》中,罗邺通过对陈胜、吴广起义的陈宫遗址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怀才不遇命运的感叹。他通过陈胜、吴广起义的故事,表达了对封建统治的不满和对民众疾苦的关注。同时,他也借古讽今,批判了当时唐朝社会的腐败和黑暗。这首诗体现了罗邺作为一位关心民生、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