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帘
万点飞泉下白云,似帘悬处望疑真。
若将此水为霖雨,更胜长垂隔路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无数飞泉从白云中倾泻而下,好像悬挂的帘幕让人怀疑其真实性。如果把这样的泉水变成滋润万物的霖雨,那么它比长久以来遮挡道路尘埃的水帘更为美好。
去完善
释义
《水帘》:唐代诗人罗邺所作。
1. 飞泉:指瀑布。
2. 白云:指的是瀑布上方的云朵。
3. 似帘悬处:看起来像悬挂着的帘子的地方。
4. 望疑真:看起来好像是真的帘子。
5. 霖雨:连续几天下的雨,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6. 更胜:比……更好。
7. 长垂:长时间挂着的帘子。
8. 隔路尘:路边的尘土被帘子阻隔。
去完善
赏析
《水帘》这首诗,以“飞泉”和“白云”为主要意象,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壮观的景象。诗人以“万点”来形容瀑布从高空倾泻而下,如同白云飘落的景象。同时,用“帘悬处望疑真”来表达水帘仿佛是一幅真实的画卷展现在眼前,令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诗人进一步设想,如果这些飞流而下的泉水能够化作滋润万物的霖雨,那么它将比现实生活中的长垂的水帘更为珍贵,因为这样的美景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具有实用价值。这首诗通过对水帘的生动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罗邺的《水帘》是晚唐时期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850年左右,此时的罗邺正值壮年,已经历了科举落第、官场受挫等诸多人生磨难,但他仍保持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晚唐时期,中国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政治上,宦官权力逐渐增强,政治斗争激烈;经济上,由于长期战乱和自然灾害,民生疾苦严重;文化上,文人墨客对时政的担忧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情绪普遍存在。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罗邺以他的智慧和才情,通过对水帘这一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在《水帘》这首诗中,罗邺通过观察瀑布流水,生动地展现了水的力量和美丽。他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形象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诗人通过对水的赞美,也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水虽柔弱,却能穿透坚硬的石头,这正如人们在困难面前应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