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
残星残月一声钟,谷际岩隈爽气浓。
不向碧台惊醉梦,但来青镜促愁容。
繁金露洁黄笼菊,独翠烟凝远涧松。
闲步幽林与苔径,渐移栖鸟及鸣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夜空中的星星和月亮伴随钟声摇曳,山谷间和山岩间的清爽气息浓郁。
我不去那绿色的平台上,惊醒醉酒后的梦境,只是来到这青山绿水边,引发了我的忧愁神情。
金色阳光下的菊花显得华丽而洁净,绿色烟雾里的松树生长在遥远的山间小溪旁。
漫步在幽静的树林和满布青苔的小路上,渐渐地,附近的鸟儿和鸣虫也开始活动起来。
去完善
释义
1. 残星残月:指天将明时星星和月亮渐渐隐去。
2. 谷际岩隈:山谷和山岩的曲折处。
3. 碧台:华美的高台。
4. 青镜:青色的镜子,这里借指水面。
5. 金露洁黄笼菊:形容菊花金黄如金色的露水,叶子翠绿如玉。
6. 翠烟凝远涧松:烟雾笼罩下的远处山涧中的松树。
7. 苔径:长满青苔的小路。
8. 鸣蛩:鸣叫的蟋蟀。
去完善
赏析
《秋晚》是唐代诗人罗邺创作的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诗。这首诗以残星、残月、钟声、谷际、岩隈等自然景物开篇,展现出秋天的清爽之气。接着,诗人以碧台、青镜为喻,表达了醉酒之后的梦境和愁绪。然后,通过描写黄笼菊、远涧松以及露洁、翠烟等细节,进一步描绘出秋天的景色。最后,诗人通过漫步幽林、苔径,发现栖息的鸟和鸣叫的昆虫,以此展现秋天的宁静与和谐。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罗邺对秋天的独特见解和敏锐观察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晚》是唐朝诗人罗邺的一首五言律诗,具体创作时间无法考证。从诗中的内容和风格来看,这首诗可能是罗邺在唐末时期的作品。此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朽,民生疾苦,这也为罗邺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罗邺生活在晚唐时期,这一时期的唐朝已经开始走向衰落。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一生都在追求功名却未能如愿。这种人生际遇使得他对于社会的现实有更深刻的体会和反思。他的诗歌多反映民间疾苦,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在罗邺生活的时代,唐朝已经经历了安史之乱、黄巢起义等重大历史事件,国力衰弱,民生困苦。在这种背景下,罗邺的诗歌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描绘出当时社会的众生相,表达了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和关切。
综上所述,《秋晚》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晚唐时期的社会现实,罗邺个人的人生际遇以及他所处时代的时代背景。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罗邺的诗歌风格和他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