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黄河晓渡

标题包含
黄河晓渡
大河平野正穷秋,羸马羸僮古渡头。 昨夜莲花峰下月,隔帘相伴到明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宽阔的河面和原野正处于丰收的季节,瘦弱的马匹和童仆站在古老的渡口边。 昨晚莲花峰下的月亮,隔着窗帘陪伴我直到天亮,让人发愁。
去完善
释义
罗邺的《黄河晓渡》诗中,“大河”指的是黄河;“平野”是指平原地带;“穷秋”是秋天末尾的时候;“羸马羸僮”指病弱的马匹和虚弱的童仆;“古渡头”是指古代渡口的地方;“昨夜”表示昨天晚上;“莲花峰”是中国河南省的一个山峰;“隔帘”是指在帘子另一边;“相伴到明愁”是说伴随着明月一直至天明时的忧愁。
去完善
赏析
《黄河晓渡》这首诗歌以磅礴的意境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同时展现了诗人罗邺内心的深沉感慨。诗人首先通过对大河平野、穷秋、羸马羸僮等元素的描绘,呈现出一幅萧瑟落寞的画面,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所要传达的孤独和忧虑之情。接着,诗人在第二句中以“昨夜莲花峰下月”比喻自己心中的理想与抱负,同时借助“隔帘相伴到明愁”的表达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困境的不满以及内心的无奈和无力感。整首诗歌巧妙地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大自然的景象中,形成了动人心弦的艺术效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罗邺的《黄河晓渡》是一首描绘黄河岸边清晨景象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唐朝末年,大约公元900年左右。 在这个时期,罗邺正处于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在朝廷任职多年,但由于政治斗争和权力斗争,他的地位逐渐下降。他的政治理想破灭,使他开始关注民间疾苦,创作了许多反映民生疾苦的诗歌。 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唐朝的衰落,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黄河流域更是频繁发生洪水灾害,给沿岸百姓带来极大的痛苦。罗邺在黄河晓渡时,看到黄河的波涛汹涌,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和国家的命运,于是写下了这首富有哲理的诗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