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终南山僧堂
九衢终日见南山,名利何人肯掩关。
唯有吾师达真理,坐看霜树老云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繁华的城市里,每天都能看到远处的高山,可是有谁能够为了追求名利而放弃一切呢?只有我的导师他真正领悟了人生的真谛,他坐在那里看着四季变化的树木和天空中的云朵,心静如水。
去完善
释义
1. 终南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是秦岭的一部分,也是佛教圣地。
2. 僧堂:指僧人的居室或修行的地方。
3. 九衢:四通八达的道路。
4. 掩关:指闭门谢客,不与外界交往。
5. 真理:这里指佛教的教义。
6. 霜树:指经霜后树叶变红的树木。
7. 云间:形容云雾弥漫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邺所作,描绘了终南山僧堂的景象和禅师的修行生活。
“九衢终日见南山”,开篇便展现出了终南山的巍峨壮丽,吸引着世人的目光。“九衢”指的是通往京城的道路,这里象征着世俗繁华,而“南山”则是超脱尘世的山林寺庙,两者的对比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名利何人肯掩关”,则是对世俗中人的讥讽,对于追求名利的世人来说,他们怎么会舍得放下红尘的诱惑,去山中修行呢?这与后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出禅师的高洁品质。
“唯有吾师达真理”,诗人以“吾师”来称呼禅师,表达了对禅师的敬意。所谓“真理”,即禅宗所说的“顿悟”,这是通过修行领悟到的宇宙真谛。只有禅师达到了这个境界,才能领悟到人生的真正意义。
“坐看霜树老云间”,描绘了禅师在云端之上的僧堂里静坐修行的场景。他静静地观看着四季轮回、树木枯荣,这种心境让人感叹不已。虽然岁月流转、世事沧桑,但禅师的心境却始终如磐石般坚定,不为外界所动。
整首诗通过对终南山僧堂景象的描绘,以及对禅师高洁品质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真理的向往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罗邺的《题终南山僧堂》是描绘他游历终南山时所见的景色和心境。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在公元9世纪中叶,即唐朝晚期。
在这个时期,罗邺的人生际遇颇为波折。他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聪慧过人,但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失利。这使他感到痛苦和沮丧,也让他对人生的感悟更加深刻。这种情感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唐朝晚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百姓生活困苦。罗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感受到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这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而他在游历终南山时,看到僧人们远离尘世喧嚣,过着宁静的生活,这让他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和期待。
在这首诗中,罗邺以山水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憧憬。通过描绘终南山僧堂的景象,反映了他在游历过程中的心境变化,以及对人生的深度思考。这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展现了罗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尚的艺术情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