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怨
梦断南窗啼晓乌,新霜昨夜下庭梧。
不知帘外如珪月,还照边城到晓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梦醒时分,南窗外的乌鸦在晨曦中鸣叫,新鲜的寒霜已悄然覆盖庭院里的梧桐树。我并不清楚那挂在帘外的如珪玉般的月亮,是否还照耀着边境小城直至破晓。
去完善
释义
1. 南窗:朝南的窗户,这里泛指卧室。
2. 晓乌:报晓的乌鸦,这里指乌鸦的叫声。
3. 新霜:刚下的白霜,这里形容秋天的景象。
4. 庭梧:庭院里的梧桐树。
5. 帘外:窗帘之外。
6. 珪月:形容明亮的月亮,珪是古代玉制的礼器,这里用来比喻月亮的光辉。
7. 边城:边境城市,这里指作者所在的地方。
8. 无:没有。
去完善
赏析
罗邺的这首《秋怨》以“梦断南窗啼晓乌”开篇,描述了在秋天的早晨,阳光透过窗户唤醒了诗人的梦境,而乌鸦的叫声更增添了一丝哀愁。诗人通过描绘外界的自然景象,巧妙地表达了内心的情感。接下来,诗人写到了“新霜昨夜下庭梧”,讲述了秋天的到来,白霜覆盖了庭院中的梧桐树,使整个画面更加寒冷和肃杀。
接下来的两句“不知帘外如珪月,还照边城到晓无”是整首诗的高潮部分。诗人通过想象月亮照射在遥远的边疆城市,表达了思乡之情和对远方的亲人的牵挂。这种情感在这个清冷的秋天显得格外深沉。同时,“如珪月”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的明亮,与后面“还照边城到晓无”形成对比,突显了边疆之地的遥远,使得思乡之情更加浓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罗邺的《秋怨》是唐代一首描绘秋天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世纪左右,具体时间未详。在这段时间里,罗邺的个人生活经历颇为丰富。他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三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能取得功名。这使他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深深的失望和不满。
当时,唐朝正处于中晚期的动荡时期。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导致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罗邺作为一个有抱负的知识分子,对这些现象深感痛心。他的许多诗篇都表达了这种忧国忧民的心情。
《秋怨》这首诗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担忧。同时,他也借这首诗歌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愁绪和对现实的忧虑。整首诗充满了哀愁和悲伤,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