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牡丹

标题包含
牡丹
落尽春红始著花,花时比屋事豪奢。 买栽池馆恐无地,看到子孙能几家。 门倚长衢攒绣毂,幄笼轻日护香霞。 歌钟满座争欢赏,肯信流年鬓有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当春天繁花落尽,百花才开始盛放,人们在花季里争相展示豪华奢侈的生活。 为了建设水池和花园,不惜花费巨资,然而看到子孙后代能够拥有多少这样的家业呢? 家门紧挨着繁华的长街,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用轻纱笼罩的帷帐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华丽。 歌舞奏乐之声此起彼伏,座上宾客无不沉浸在欢乐之中,谁又能相信时光的流转已经在我们的鬓角留下了痕迹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罗邺:唐朝诗人。 2. 著花:开花。 3. 比屋:家家户户。 4. 豪奢:豪华奢侈。 5. 池馆:水池和游廊等建筑。 6. 长衢:大路。 7. 绣毂:华美的车子。 8. 幄笼:帐幕。 9. 轻日:微薄的阳光。 10. 香霞:指花香和朝霞。 11. 歌钟:唱歌和奏乐。 12. 争欢赏:争先恐后地欣赏。 13. 肯信:难以相信。 14. 流年:时间。 15. 鬓有华:头发变白。
去完善
赏析
罗邺的《牡丹》描述了春天将逝,牡丹才刚刚开始绽放的景象。诗人以“落尽春红始著花”开篇,突显出牡丹不与众芳逐春的独立精神。接下来的诗句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牡丹的热衷和喜爱,家家户户争相购买种植,甚至担心没有足够的地方来容纳这些美丽的花儿。诗中的“买栽池馆恐无地,看到子孙能几家”既表达了人们对牡丹的热爱,又暗示了社会风尚的奢华。此外,诗人还描绘了牡丹盛开时的热闹场景,门前车水马龙,阳光透过帷幄映照在花朵上,形成一片美丽的香霞。最后两句“歌钟满座争欢赏,肯信流年鬓有华”则传达出人们沉浸于繁华盛景中,无暇顾及岁月流转带来的沧桑变化。整首诗通过对牡丹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人们的狂热追求,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罗邺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和社会生活为主,语言质朴,寓意深远。这首《牡丹》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首先,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这首《牡丹》诗具体创作于唐朝晚期,大约在公元9世纪左右。这一时期,唐朝社会已经由盛转衰,国力逐渐衰退,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然而,牡丹作为富贵吉祥的象征,仍然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赞誉。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罗邺生活在唐朝晚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战争频仍的时代。他一生不得志,没有担任高官,但他始终保持了一颗热爱生活、关注民生的心。这首《牡丹》诗正是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富贵的嘲讽的体现。 最后,我们来看看与作者有关的时代背景知识。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这个时代,人们对于牡丹的热爱达到了极致,许多人都将牡丹视为富贵的象征。然而,随着唐朝的衰落,这种对牡丹的热爱也逐渐淡化,人们开始反思富贵的意义和价值。罗邺的这首《牡丹》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它既体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揭示了富贵荣华的虚妄。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