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新安城

标题包含
新安城
若筭防边久远名,新安岂更胜长城。 谩兴他役悲荒垒,何似从今实取兵。 圣德便应同险固,人心自不向忠贞。 但将死节酬尧禹,版筑无劳寇已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如果考虑长久有效的防御策略,新建的要塞怎么也比不上古老的长城。 不要徒劳地悲伤那些荒凉的堡垒,不如从现在起加强兵力。 皇帝的德行应该和险要的地形一样坚固,人们的心自然会选择忠诚与坚定。 只要能以牺牲捍卫皇帝和大禹的精神,我们就不必再去建造新的防线,因为敌人已经被我们打败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新安:即指隋唐时期的新安县,位于现今广东省潮州市。 2. 长城: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连接了各个郡县以防御外敌入侵。 3. 他役:指其他事情或任务。 4. 圣德:帝王的德行,这里指的是统治者的圣明与仁慈。 5. 尧禹:古代中国传说中的圣君,尧为贤明的君主,舜帝的父亲;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君王,曾经治理洪水,把天下分为九州,建立夏朝。
去完善
赏析
诗人借《新安城》为题,表达了对于古代中国防御工事的深入思考。通过对比新安城与长城的优劣,探讨了在战争中持久稳定的防守方式,以及如何让国家实现真正的长治久安。 首联,“若算防边久远名,新安岂更胜长城”。诗人提出问题:究竟哪个防御工程更具有久远的防卫意义?是新安城还是长城?通过这一提问,引出下文对于两者的分析。 颔联,“谩兴他役悲荒垒,何似从今实取兵”。诗人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尽管长城在古代起到了一定的防御作用,但其修筑过程中造成的巨大人力物力消耗,以及战后的废弃状态,都令人感到悲伤。反观新安城,它不仅坚固易守,且便于就地取材,更适合长久地抵御外敌。 颈联,“圣德便应同险固,人心自不向忠贞”。诗人认为,国家的稳定和安全并不完全依赖防御工事,更重要的是领导者具备高尚的品质和才智,以及人民对于国家的忠诚和坚守。 尾联,“但将死节酬尧禹,版筑无劳寇已平”。诗人表示,只要万众一心,以坚定的信念和视死如归的勇气,任何敌人都可以战胜。因此,不必再耗费大量精力修建防御工事,只要保持国防力量的强大,就可以确保国家的安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罗邺的《新安城》作于晚唐时期。这个时期,唐朝国势衰微,各地战乱不断,民生疾苦。罗邺生活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以诗歌抒发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民间疾苦的同情。 罗邺是唐代著名诗人,他才华横溢,仕途却并不顺利。由于性格耿直,不愿趋炎附势,他在官场上并不得意。这使得他对社会现实有更深的体验和更敏锐的洞察力。他的作品多以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为主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在《新安城》这首诗中,罗邺描绘了新安城的繁华景象,但同时通过“空见人间事”的表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表面繁华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诗中的“身世”一词,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对民生的关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