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第书怀寄友人
清世谁能便陆沈,相逢休作忆山吟。
若教仙桂在平地,更有何人肯苦心。
去国汉妃还似玉,亡家石氏岂无金。
且安怀抱莫惆怅,瑶瑟调高尊酒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落第书怀寄友人”为题,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科举落第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全诗采用了陆沉、忆山吟、仙桂、汉妃、亡家石氏等典故,表达出对命运的无奈和坦然面对的态度。
首联“清世谁能便陆沈,相逢休作忆山吟”中,“陆沈”意为比喻隐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期许和对友人的期望。同时,“忆山吟”借用了白居易的诗句“山中相忆事,云外共谁听”,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颔联“若教仙桂在平地,更有何人肯苦心”中,“仙桂”意指登科及第,诗人通过假设仙桂长在平地,意味着科举功名不再艰难,那么还会有多少人愿意刻苦努力呢?这一问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批判和对个人努力的肯定。
颈联“去国汉妃还似玉,亡家石氏岂无金”中,“汉妃还似玉”引用了王昭君的故事,象征着女子的美貌和贞操,而“亡家石氏岂无金”则用石崇的典故,表达出贫富差距的存在以及人们对财富的渴望。这两句诗人借用典故,表现出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复杂。
尾联“且安怀抱莫惆怅,瑶瑟调高尊酒深”中,“瑶瑟调高”意味着弹奏高雅的音乐,而“尊酒深”则表明尽情畅饮美酒。诗人以此表达对友情的珍视,以及面对困境时保持乐观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对命运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诗人罗邺深沉的人生思考和高雅的艺术品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落第书怀寄友人》是唐代诗人罗邺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具体创作年份尚无明确记载,但据推断,此诗应创作于罗邺的科举考试失利之后。
罗邺生活在唐朝末年,这是一个政治腐朽、社会动荡的时代。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仕途无望,因此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科举失败后的失落和感慨。然而,罗邺并没有完全沉浸在悲伤之中,他还将这种情感寄托于对友情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罗邺在科举道路上屡遭挫折,但他的才华却得到了当时一些文人和官员的认可。他与当时的文人墨客交往甚密,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尽管生活艰辛,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努力寻求改变人生的机会。
总之,《落第书怀寄友人》这首诗歌反映了罗邺在科举失败后的复杂心情,同时也展示了他坚韧不屈的精神品质。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生活的乐观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