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池州庾员外
曾降瑶缄荐姓名,攀云几合到蓬瀛。
须存彭寿千年在,终见茅公九转成。
鲲海已知劳鹤使,萤窗不那梦霓旌。
琪花玉蔓应相笑,未得歌吟从酒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昔日题诗荐才子,如今跃马朝蓬瀛。
彭祖长寿千载事,茅君炼丹九转功。
乘舟海上梦霓旌,萤窗苦读伴鹤鸣。
琪花玉树应含笑,未得诗意共酒歌。
去完善
释义
罗邺,唐朝诗人。
1. 献:这里指的是向长官或者上级进献诗歌。
2. 池州:唐朝的一个州郡,位于今天的安徽省南部地区。
3. 庾员外:即庾侍郎,唐朝官员,担任池州刺史。员外是唐代各州官佐中,以本部职事身份参预军国重务者,特加“员外”之号。
4. 瑶缄:指精美的书信。
5. 攀云:意指向上攀爬以求功名。
6. 蓬瀛:蓬莱山与瀛洲山的并称,相传为神仙所居之处。
7. 彭寿:指彭祖,传说中的长寿之人。
8. 茅公:指茅盈,字叔申,战国时楚国贵族,本名盈,封于茅邑,故称茅君或茅盈。传说他曾在恒山修道。
9. 九转:道家炼丹术语,九转丹,一种用朱砂炼制的药丸,传说是长生不老药的象征。
10. 鲲海:泛指大海。
11. 鹤使:比喻使者,这里代指诗人的诗才。
12. 萤窗:指读书的地方。
13. 不那:意思是不胜其忧。
14. 霓旌:霓虹般的彩旗,这里指代科举考试中的彩旗。
15. 琪花:仙境中的玉树之花。
16. 玉蔓:即琼枝,传说中仙人的居所。
17. 从:跟随。
18. 歌吟:指作诗。
19. 酒行:喝酒的行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罗邺写给池州的庾员外的,表达了对其才华的赞誉和对其命运的感慨。
“曾降瑶缄荐姓名”,诗人开篇即提及庾员外曾以珍贵的方式推荐过他,这是对他的极高礼遇和尊重。
“攀云几合到蓬瀛”,诗人将自己比作即将登上仙境的修道者,表达出他与庾员外之间深厚的友谊。
“须存彭寿千年在,终见茅公九转成”,诗人借彭祖长寿的典故以及茅盈炼丹的传说,暗含了庾员外才华横溢,终会实现理想的意思。
“鲲海已知劳鹤使,萤窗不那梦霓旌”,诗人将庾员外比作力挽狂澜的使者,表达了对其能力的认可和敬佩。
“琪花玉蔓应相笑,未得歌吟从酒行”,诗人通过描绘瑰丽的景象,传达出庾员外未能尽情抒发胸臆的遗憾。整首诗语言华美,感情真挚,体现了罗邺诗词的高超技艺和对庾员外的深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献池州庾员外》,是唐朝诗人罗邺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晚唐时期(859-907年)。罗邺生活在晚唐的动荡年代,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政治腐败严重,百姓生活困苦。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罗邺作为一名官员,对社会的现状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深知百姓的疾苦,也深知官场的腐化堕落。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理想,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百姓谋福利,为国家谋发展。
在罗邺担任池州刺史期间,他关心民生,关注社会发展,努力改善百姓的生活。这首诗就是他在这一时期的创作,表达了他的为民情怀和对国家未来的期许。罗邺通过这首诗,向池州庾员外表达了他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同时也传递了他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决心和责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