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闺
愁坐兰闺日过迟,卷帘巢燕羡双飞。
管弦楼上春应在,杨柳桥边人未归。
玉笛岂能留舞态,金河犹自浣戎衣。
梨花满院东风急,惆怅无言倚锦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独自一人坐在幽深的房间里,时光荏苒,一天又一天地消逝了。羡慕那些燕子双双在巢中翻飞,彼此形影不离。在这繁华的大楼之上,本应有着春天的热闹气氛,而那杨柳飘拂的小桥上,心心念念的人儿却还没有回来。美妙的玉笛声又怎么能留住舞者的身影呢?就在金河畔,我还在执着地为远去的英雄洗净征衣。看着满院的梨花被春风吹得纷纷扬扬,心中满是惆怅的我只能无言地倚着织布机,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去完善
释义
1. 愁坐兰闺:兰闺是妇女的居室,"愁坐兰闺"形容妇人在屋内忧愁地坐着。
2. 卷帘巢燕:卷起帘子看到筑巢的燕子。
3. 管弦楼上:管弦指音乐,楼上意指高处的建筑。
4. 杨柳桥边:杨柳是一种树,桥边指的是岸边或桥头。
5. 玉笛:玉质的笛子。
6. 金河:古河名,这里可能泛指河流。
7. 浣戎衣:浣洗战衣。
8. 梨花满院:梨花是一种花朵,满院形容花满院子。
9. 东风急:东风指的是春风,急表示猛烈。
10. 锦机:织锦的机器,这里用来代指织布或者刺绣。
去完善
赏析
《春闺》是唐代诗人罗邺的一首描绘女性思春情怀的诗歌。首联“愁坐兰闺日过迟,卷帘巢燕羡双飞”点明主题,表现女性独守空闺的惆怅和无奈。她坐在幽静的房间内,心情沉重,时光流逝似乎变得格外缓慢。反观窗外燕子的双飞,不禁让人想起自己的孤独境遇。
颔联“管弦楼上春应在,杨柳桥边人未归”更进一步展现女性内心的期盼。尽管春天的美景已如约降临,可思念的人儿却仍未归来,这种对比增强了女性心中的渴望与失落。
颈联“玉笛岂能留舞态,金河犹自浣戎衣”则借典故表达了远方征人的辛劳和对家的思念。美丽的音乐、舞蹈也无法挽留征人离去的脚步,他们依然在遥远的地方保卫家园,无法陪伴女性左右。
尾联“梨花满院东风急,惆怅无言倚锦机”则以自然景象衬托女性的哀愁之情。满院的梨花随风飘落,犹如她的心情随风飘散,难以捉摸。最后一句“惆怅无言倚锦机”以静默的姿态展现了女性在漫长的等待中无言的忧思,使整首诗的情感达到高潮。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闺》是唐朝诗人罗邺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时闺房中女子的思亲之情。从诗中的描写来看,这位女子可能是由于战争或其他原因,与亲人分离,只能在春日里独自思念远方的亲人。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唐末五代时期(9世纪末期至10世纪初期),这是一个战乱频仍、人民生活动荡不安的时期。罗邺在这个时期创作了许多反映民间疾苦和战争灾难的诗篇。他的诗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罗邺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中国正处于一个历史转折点。唐朝已经衰落,各地藩镇割据,战乱不断。这种社会背景为罗邺的诗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的许多诗篇都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如《春闺》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