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角簟
叠玉骈珪巧思长,露华烟魄让清光。
休摇雉尾当三伏,似展龙鳞在一床。
高价不唯标越绝,冷纹疑似卧潇湘。
杜陵他日重归去,偏称醉眠松桂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晶莹美玉交错铺排呈现巧妙的构思,露水晶莹与烟雾映衬下更显清澈明亮。别在三伏天摇动那雉尾,看起来就像在床上铺展开龙的鳞片。这并非仅仅因为越地的价格昂贵,这些寒纹好像就是屈原所卧的湘江之水。杜甫有朝一日再次归来时,它可能更适应醉酒之后躺在松桂堂中安眠。
去完善
释义
1. 罗邺:晚唐诗人,与杜牧等人并称"晚唐五杰"。
2. 白角簟:白色的竹席。
3. 叠玉骈珪:形容白角簟的制作工艺精美,如同玉石般堆叠在一起。
4. 露华烟魄:指白角簟的质地轻薄,仿佛沾满了露水和烟雾。
5. 休摇雉尾:指的是不要晃动竹席上的花纹,这里用来比喻三伏天里休息时的安静。
6. 三伏:一年中最热的时期,通常为夏季的7月、8月、9月。
7. 龙鳞:这里比喻白角簟的纹理像龙的鳞片一样整齐有序。
8. 高价不唯标越绝:越绝,古地名,位于今浙江省嘉兴市一带。这句话的意思是白角簟的价格高不仅是因为它的产地在越绝之地。
9. 冷纹疑似卧潇湘:潇湘,湖南省的雅称。这里用潇湘来形容白角簟的质地清凉。
10. 杜陵:指杜甫,这里用来指代诗人的自己。
11. 松桂堂:指诗人自己的居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白角簟》描绘了夏日清凉的意境,展现了作者独具匠心的巧妙构思。
首先,“叠玉骈珪巧思长”,形容竹簟如玉石般光滑,制作工艺精湛,表现出诗人对手工技艺的赞美。
其次,“露华烟魄让清光”,则描绘了夏日早晨露水的清凉以及夜晚烟雾般的朦胧月光,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接着,“休摇雉尾当三伏,似展龙鳞在一床”,通过比喻,形象地表达了竹簟的宽大和舒适,犹如神龙的鳞片,给人带来凉爽的感觉。
之后,“高价不唯标越绝,冷纹疑似卧潇湘”,既强调了竹簟的高品质,又传达出诗人远离尘世喧嚣的心境。
最后,“杜陵他日重归去,偏称醉眠松桂堂”,以杜甫自比,表达出作者希望有一天能像杜甫那样重返故里,在凉爽的环境中开怀畅饮,欢度时光的美好愿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白角簟》是唐朝诗人罗邺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夏日炎炎的午后,诗人在树荫下乘凉,感叹时光流逝的心情。
这首诗歌创作于唐朝时期,大约公元750年左右。此时的中国正处于盛世的末期,社会繁荣,文化昌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朝也逐渐走向衰落。这种时代的变迁,无疑对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罗邺的人生经历也相当丰富。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后来,他成为了一名官员,但由于时局动荡,他的仕途并不顺利。这使得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也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哲理意味。
在《白角簟》这首诗中,罗邺通过对夏日午后的描绘,表达了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这种感慨既源于他对自身命运的反思,也源于他对时代变迁的观察。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富有哲理的诗人,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情感,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夏日图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