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汴河

标题包含
汴河
炀帝开河鬼亦悲,生民不独力空疲。 至今呜咽东流水,似向清平怨昔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炀帝:指隋炀帝杨广,他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控制和征伐高丽,大力开凿京杭大运河中的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段,人民受到极大的徭役负担。 汴河:隋朝开挖的河道,连接了黄河和淮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名为《汴河》,是唐朝诗人罗邺所作。诗中通过讲述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故事,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首句“炀帝开河鬼亦悲”,以“鬼亦悲”来形容隋炀帝开凿运河的行为,暗示了这种行为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牺牲。紧接着的第二句“生民不独力空疲”,更加直接地揭示了民众在炀帝开河工程中的艰辛和疲惫。这里的“生民”指的是广大的百姓,“不独力空疲”表明他们的力量在庞大的工程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只能无奈地承受重负。 第三句“至今呜咽东流水”,以“呜咽”来形容汴河的流水,赋予河流以人的情感,使其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和诉说者。水流的“呜咽”象征着民众在运河建设中付出的辛酸与汗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哀叹和对民众的同情。 最后一句“似向清平怨昔时”,“清平”在这里指的是太平盛世,而“昔时”则是指炀帝开河的那个时代。这句诗的意思是,尽管现在已是太平盛世,但汴河依然承载着过去的苦难,仿佛还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悲惨遭遇。这一句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深的历史感慨和人文关怀。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历史事件的描绘,揭示了民众在历史变迁中所承受的苦难,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修辞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富有悲剧色彩的历史画面,表达了其深刻的思考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汴河》是唐代诗人罗邺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世纪中期,即唐朝中晚期。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刚刚结束,国家正处于战后重建的阶段。 罗邺作为一位富有才情的诗人,他的命运也颇有些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金榜题名。这使得他对于国家和个人的命运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在《汴河》一诗中,他通过对汴河沿岸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于国家兴衰、民生疾苦的关切之情。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汴河作为一条连接南北的交通要道,对于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战乱使得这条河流饱受摧残,两岸的繁荣景象不复存在。罗邺在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汴河的沧桑变化,表达了对战争给人民带来苦难的痛惜和谴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