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凤州北楼

标题包含
凤州北楼
城上层楼北望时,闲云远水自相宜。 人人尽道堪图画,枉遣山翁醉习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城楼的最高层向北望去,悠闲的白云和遥远的水波相互映照,和谐无比。每个人都认为这美丽的景色非常适合绘画,可惜浪费了山翁在习池畅饮的美好时光。
去完善
释义
《凤州北楼》是一首描绘北楼风景的古诗。下面是这首诗的词句注释: 1. 凤州:唐朝时期的一个州郡名称,位于今陕西省南部。 2. 罗邺:唐朝诗人,与兄长罗隐并称“二罗”,有诗集传世。 3. 层楼:高楼。这里指北楼。 4. 北望时:向北望去的时候。 5. 闲云:悠闲的云朵。 6. 远水:远方的水面或河流。 7. 自相宜:自然和谐,相得益彰。 8. 人人尽道:每个人都说。 9. 堪图画:值得描绘成图画。 10. 枉遣:白白地派遣。 11. 山翁:指隐居山林的贤者。 12. 醉习池:醉酒于习池。习池,古地名,位于今安徽省西北部,是汉代刘安的习闲之地。 全诗大意是:站在北楼上向北望去,悠闲的云朵和远方的水面相得益彰。每个人都认为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但这样的美景却无人欣赏,只能让山间的贤者们感到孤独。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凤州北楼上所看到的景色。诗人以“城上层楼北望时”开篇,通过描述登高望远的环境,为整首诗奠定了幽静的氛围。接着,诗人用“闲云远水自相宜”来形容所见到的自然景观,这里的“闲云”和“远水”代表着一种宁静致远的心境,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诗的后两句则是对这些美景的赞美。诗人说:“人人尽道堪图画,枉遣山翁醉习池。”这里的“堪图画”意味着人们普遍认为这样的景致美不胜收,仿佛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而“枉遣山翁醉习池”则是诗人对那些沉溺于酒色、未能欣赏这如画美景的人的惋惜之情。 整首诗借景抒情,通过对凤州北楼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同时,诗人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不要辜负了这些大自然的馈赠。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凤州北楼》是唐代诗人罗邺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9世纪,具体年份不详。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凤州北楼所见的风景,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在创作这首诗时,罗邺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他虽才华横溢,但在科举考试中屡屡受挫,未能考取功名。这使得他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现实产生了不满和愤懑。然而,他的诗歌创作并未因此受到消极影响,反而更加坚定地表达了对正义和真理的追求。 唐朝后期,边疆战争频发,国家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罗邺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诗人,深感忧虑。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战争的关注,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他也通过描绘家乡的美景,抒发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总之,《凤州北楼》这首诗是在唐朝后期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罗邺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在诗中,他不仅表达了个人情感,还传达了时代的声音,使这首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