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宜陵即事
霜白山村月落时,一声鸡后又登岐。
居人犹自掩关在,行客已愁驱马迟。
身事不堪空感激,鬓毛看著欲凋衰。
青萍委匣休哮吼,未有恩讐拟报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寒冷的夜晚,山村的月亮悄然落下,随着一声鸡鸣,人们又开始忙碌。村民们在关闭房门避风,而远方的旅客却因为马儿的疲惫感到焦虑。生活中的种种艰难使我感慨万千,同时看到双鬓的白发日益稀疏,我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宝剑放在剑匣里,不应该轻易出鞘,因为没有敌人可以与之相报。
去完善
释义
1. 早发:指清晨出发。
2. 宜陵:古县名,位于今江苏省扬州市一带。
3. 岐:指分岔路,这里指道路。
4. 居人:居住在当地的人。
5. 掩关:关门。
6. 行客:出门远行的人。
7. 驱马:骑马赶路。
8. 迟:缓慢。
9. 身事:个人的经历或遭遇。
10. 感激:感慨;激动。
11. 鬓毛:鬓边的头发。
12. 看著:眼看着。
13. 凋衰:凋谢;衰落。
14. 青萍:剑名,代指武器。
15. 委匣:将剑放入剑鞘。
16. 哮吼:大声吼叫。
17. 恩雠:恩怨;仇恨。
18. 拟:打算;准备。
去完善
赏析
《早发宜陵即事》是一首描绘旅途景色的诗。诗人以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通过对霜白山村、月落时分、鸡鸣报晓等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旅途中的寂寥与孤独。同时,诗人通过居人的“掩关”和行客的“驱马迟”,表达了人们对故乡的依恋和对远方的期待。
诗人在旅途中感叹自己的身世,担忧年华老去。他用“青萍”这一意象,表达了对剑的渴望,暗示自己怀才不遇的无奈。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早发宜陵即事》是唐代诗人罗邺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早发宜陵时所见的景色和心情。创作时间是公元9世纪中叶的晚唐时期。
罗邺生活在唐末乱世,科举落第后走上了游宦之路。他一生漂泊不定,经历了许多艰辛困苦。这种人生经历使得他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洞察和独特的见解。
这首诗创作于罗邺游历江南之际。当时唐朝国力日渐衰微,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崛起,社会动荡不安。罗邺在旅途中亲身感受到了这种时代的变迁,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感慨。
在这首诗中,罗邺以早发宜陵为题,描绘了黎明时分江畔的风景。通过对江畔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作者渴望寻求安定生活的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