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夏晚望嵩亭有怀

标题包含
夏晚望嵩亭有怀
正怜云水与心违,湖上亭高对翠微。 尽日不妨凭槛望,终年未必有家归。 青蝉渐傍幽丛噪,白鸟时穿返照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恰好喜欢这云水间的美景却总让我感到内心遗憾,湖边的高亭屹立面对着翠绿的山峦。 一整天我都可以靠着栏杆远望,但我可能一年到头都无法回家。 树丛深处的青蝉逐渐靠近鸣叫,白色的鸟儿在夕阳中来回飞翔。
去完善
释义
1. "正怜":意思是正在哀怜。 2. "云水":此处可能指代远离家乡的人。 3. "翠微":青山的别称。这里可以理解为山色。 4. "尽日":一整天。 5. "终年":一年到头,全年。 6. "青蝉":即蝉,这里形容它的青色外壳。 7. "幽丛":幽深繁茂的草丛。 8. "白鸟":白色的飞鸟。 9. "返照":夕阳西下时的阳光,也叫做晚霞。
去完善
赏析
《夏晚望嵩亭有怀》罗邺赏析: 罗邺的这首五言诗描绘了夏日晚上的嵩亭景象,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以“正怜云水与心违”开篇,表达了他在旅途中对家乡的眷恋。紧接着,他描绘了湖上亭高耸,面对翠绿的群山的美景。诗人感叹道:“尽日不妨凭槛望,终年未必有家归。”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无尽思念和对归乡的渴望。在诗人眼中,夏日的景色是美丽的,但也是令人忧伤的。接下来的两句“青蝉渐傍幽丛噪,白鸟时穿返照飞。”更是通过生动的画面刻画了夏日傍晚的景色,同时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惆怅和哀伤。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唐文宗太和年间(827-835年),罗邺创作了这首《夏晚望嵩亭有怀》。此时他因科举落榜而未能进入官场,心中充满了失落和无奈。他在闲暇之余,来到了位于洛阳的嵩山,看到暮色中的嵩亭美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这一时期,唐朝正处于晚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然而,文学界却涌现了一批杰出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王之涣等,他们的诗歌成就了中国古代诗的黄金时代。罗邺作为其中的一员,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