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巴南旅泊

标题包含
巴南旅泊
巴山惨别魂,巴水彻荆门。 此地若重到,居人谁复存。 落帆红叶渡,驻马白云村。 却羡南飞鴈,年年到故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翻越高山的悲痛离别, 穿过碧水抵达荆门。 若再次回到这片土地, 曾经相识的人们是否还在? 泊舟在红叶飘落的渡口, 系马于白云深处的村庄。 更羡慕那南飞的鸿雁, 每年都能回到故乡的怀抱。
去完善
释义
1. 巴山:位于四川省南部大巴山南麓的山区,是诗人离开的地方,这里借指诗人的故乡。 2. 巴水:指长江上游支流嘉陵江的一段。 3. 荆门:古代楚国的北门,这里用来泛指诗人的故乡。 4. 重到:再次回到。 5. 居人:居住在这里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6. 落帆:降下船帆,表示船只靠岸。 7. 红叶渡:渡口附近的景色,以红叶为标志。 8. 驻马:让马停下来,表示暂时休息。 9. 白云村:指诗人在旅途中经过的一个小村庄,以白云为象征。 10. 南飞雁:向南飞翔的大雁,这里用来比喻思乡的诗人。 11. 故园:指诗人的故乡。
去完善
赏析
《巴南旅泊》是唐代诗人罗邺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巴山南麓的旅泊经历,抒发了他强烈的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 首联“巴山惨别魂,巴水彻荆门”,诗人以“巴山”和“巴水”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巴山南麓的地貌特征。同时,“惨别魂”一词表达了诗人与亲人或友人分别时的悲伤心情。颔联“此地若重到,居人谁复存”,诗人设想如果再次来到这个地方,当地的人可能都已经不在了,表现出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颈联“落帆红叶渡,驻马白云村”,描述了诗人在旅途中经过的红叶渡口和白云缭绕的小村庄,展现了旅途中的风景画卷。尾联“却羡南飞雁,年年到故园”,诗人用“南飞雁”的年年归巢,反衬出自己不能回到故乡的痛苦和无奈,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整首诗通过对巴山南麓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离别亲人的痛苦、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景物、地理和历史元素,使其诗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深刻的历史内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巴南旅泊》是唐朝诗人罗邺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巴南的旅途中,夜泊江边的所见所思。通过描述夜晚的江景、江上的渔火、岸边的芦花和远处的山色,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此诗的创作时间为唐朝晚期,大约公元870年左右。这一时期,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后的动荡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战争频繁。诗人罗邺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但因战乱和仕途不顺利,四处漂泊,生活颇为艰辛。在巴南旅泊期间,他深感离家千里,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创作了这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篇。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诗人不仅关注个人的命运,也关注国家的兴衰。他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在这首《巴南旅泊》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他在旅途中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家乡的眷恋,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