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东川梓桐县韦德孙长官
前代高门今宰邑,怀才重义古来无。
笙歌厌听吟清句,京洛思归展画图。
蜀酝天寒留容醉,陇禽山晓隔帘呼。
何年期拜朱幡贵,马上论诗在九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昔日的高门大户如今已成乡村,满怀才华与高尚情操的古人在此难寻。
我厌倦了那些俗气的歌曲,更喜欢吟咏清雅的诗句;遥想着京城的生活,眼前仿佛展开了繁华的画卷。
寒冷的冬天,我独享着这四川的美酒;清晨的山间,鸟儿隔着窗帘向我呼唤。
什么时候才能再次享受到尊贵的地位,在街道上纵马驰骋、谈论诗歌呢?
去完善
释义
1. 东川:唐朝地理区域划分“道”中的“剑南道”的一个分支地区。位于现今四川省三台县一带。
2. 梓桐县:唐时属于东川地区的县城,在现在的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境内。
3. 韦德孙长官:古代官职名称,韦德孙为其任职者姓名。
4. 前代高门:指过去有很高声誉的世家望族。
5. 今宰邑:现在的治理地区。
6. 怀才重义: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与才干。
7. 笙歌:形容繁华的生活。
8. 吟清句:写诗表达内心情感。
9. 京洛:即长安和洛阳,分别代表唐朝东西两京。
10. 思归:怀念故乡的心情。
11. 蜀酝:四川出产的美酒。
12. 天寒:天气寒冷的季节。
13. 留容醉:指喝酒留下余地,不致于过量。
14. 陇禽:产自甘肃一带的鸟。
15. 山晓:拂晓时的山峰景色。
16. 帘呼:透过窗帘传来的叫声。
17. 期拜:期望能担任某职务。
18. 朱幡贵:古代显贵的标志之一。
19. 马上论诗:意指在行进中探讨诗歌创作问题。
20. 九衢:市区繁华街道。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赠东川梓桐县韦德孙长官》是晚唐诗人罗邺写给他的好友韦德孙的一首诗。韦德孙当时任东川梓桐县的长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韦德孙的敬仰和期许。
首联“前代高门今宰邑,怀才重义古来无”,诗人以韦德孙的家世和品行作为开篇,强调他出身名门望族,如今担任地方长官,展现出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质。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对韦德孙的赞美之情。
颔联“笙歌厌听吟清句,京洛思归展画图”,诗人提到韦德孙虽然身处繁华之地,却热爱诗词歌赋,向往回归故里。这里表现了诗人对韦德孙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他淡泊名利、向往宁静生活的尊重。
颈联“蜀酝天寒留容醉,陇禽山晓隔帘呼”,诗人描绘了韦德孙在天寒时节饮酒作乐的场景,以及他在清晨聆听山间鸟鸣的心情。这两句表现出诗人与韦德孙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尾联“何年期拜朱幡贵,马上论诗在九衢”,诗人表达了对韦德孙未来事业的期许,希望有一天他能登上更高的职位,成为诗坛上的佼佼者。这两句不仅是对韦德孙才华的肯定,更是对他们之间深厚友谊的象征。
整首诗通过对韦德孙形象的具体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和期许,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罗邺这首《赠东川梓桐县韦德孙长官》创作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前后。此时唐朝已经走向衰落,政治腐败,战乱频繁。罗邺作为一名进士,曾在地方担任幕僚,对民间疾苦有深切的体会。这首诗就是他在这个时期创作的一首反映民生疾苦的诗篇。
在诗人的那个时代,科举制度虽然已经存在,但由于门阀制度的限制,普通百姓很难通过科举步入仕途。而地方官吏则往往因为自身的利益而对民众施加压迫。韦德孙作为梓桐县的官员,显然并没有为民谋福祉,反而贪污腐败,使得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诗人对此深感痛心,希望通过这首诗来揭露韦德孙的罪行,同时也反映出那个时代广大民众的苦难生活。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