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归
日日唯忧行役迟,东归可是有家归。
都缘桂玉无门住,不算山川去路危。
秦树梦愁黄鸟啭,吴江钓忆锦鳞肥。
桃夭李艳清明近,惆怅当年意尽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每天只是担忧行程太慢,盼望能够早日回到故乡。
都是因为无法找到舒适的地方居住,旅程中的危险也不能算作什么。
在梦中听到秦地的黄鸟鸣叫,令人忧愁;又想起吴江垂钓的美好时光,心中怀念不已。
桃花盛开,李花绚烂,清明节即将来临,心中却充满了遗憾和无奈。
去完善
释义
1. 行役:指在外奔走服役,这里指在宦途中奔波。
2. 东归:向东回返。
3. 都缘:因为。
4. 桂玉:指南宋都城临安的繁华,暗指仕宦求官。
5. 秦树:长安一带的树木,代指长安或京城。
6. 吴江:即吴淞江,位于江苏南部,源出浙江天目山,流经上海等地。
7. 桃夭李艳:形容桃花、李花盛开的美景。
8. 清明:清明节,传统节气之一,通常在公历四月四日或五日至六日之间。
去完善
赏析
首联“日日唯忧行役迟,东归可是有家归”,以“日日忧”开篇,表达了对行程迟滞的忧虑。虽然主题是“东归”,但作者却用了一个设问句“可是有家归”,暗示出归程并非想象中的顺利。
颔联“都缘桂玉无门住,不算山川去路危”,承接了首联的忧虑。因为无法在都城居住(暗含功名未就的遗憾),所以只能跋涉山川,历经艰险。
颈联“秦树梦愁黄鸟啭,吴江钓忆锦鳞肥”,则以“秦树梦愁”和“吴江钓忆”两个画面,分别描绘了旅途中的所思所想。前者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哀,后者则寓示着作者向往自由、淡泊名利的情怀。
尾联“桃夭李艳清明近,惆怅当年意尽违”,以“桃夭李艳”的明媚春景,与前面的哀愁形成对比,从而深化了主题。春天到来,万物复苏,然而作者的心情却因生活的艰辛而惆怅不已。这里的“当年意”,显然指的是年轻时立下的志愿和抱负,如今看来,已离自己越来越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东归》是唐代诗人罗邺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离别的伤感之情。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唐末五代时期,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们的生活困苦。
罗邺作为唐朝末年的一位诗人,他的人生经历颇有些曲折。他在年轻时曾应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唐末乱世中过着流浪的生活,游历各地,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他的诗歌才华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但他始终未能在仕途上有所建树。这首《东归》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在那个时代,由于战乱和天灾,许多人被迫离开家乡,四处漂泊。罗邺也不例外,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离别的伤感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信念。这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社会现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