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边将

标题包含
边将
马上乘秋欲建勋,飞狐夜鬬出师频。 若无紫塞烟尘事,谁识青楼歌舞人。 战骨沙中金镞在,贺筵花畔玉盘新。 由来边卒皆如此,只是君门合杀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立即借秋风去建立功勋,如同飞狐一样在夜里与敌人频繁交手。 如果没有边关的战争,谁会认识那些青楼的歌女舞姬呢? 战死的士兵骨头和沙子一起埋在地下,金色的箭矢依然插在那里。而盛宴上花儿盛开的旁边是新的玉盘。 一直以来边防的士兵都是这样的命运,只是为了国家献身。
去完善
释义
1. 马上:指骑马出发,准备建立军功。 2. 乘秋:秋季,秋天是军队出征的时节。 3. 建勋:建立功勋。 4. 飞狐:飞狐口,古关隘名,位于今河北省蔚县北部,地势险要。 5. 夜闘:夜间战斗。 6. 出师:出动军队,这里指频繁地出击敌军。 7. 紫塞:长城的别称,这里借指边境地区。 8. 烟尘事:指战乱之事。 9. 青楼:指妓院。 10. 歌舞人:指歌女舞姬。 11. 金镞:金属箭头,指古代战争中使用的兵器。 12. 贺筵:庆贺胜利的宴席。 13. 玉盘新:形容宴席上的美食如同新鲜的花朵般美丽诱人。 14. 由来:自古以来。 15. 边卒:边疆的士兵。 16. 只是:只不过。 17. 君门:君主之门,这里指朝廷。 18. 合:应该,表示推测或肯定。 19. 杀身:献身,这里指为国捐躯。
去完善
赏析
《边将》是唐代诗人罗邺的一首诗作,描绘了边塞战争的现实与矛盾。全诗共有八句,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四句描绘了边将的英勇事迹和民众的苦难生活;后四句则表达了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以及对士兵命运的感慨。 首联“马上乘秋欲建勋,飞狐夜斗出师频”描绘了边将在秋季马背上奋勇杀敌、屡次出征的情景。飞狐一词源于古代山名,这里用来形容战场上的险峻环境,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激烈。这两句突出了边将英勇作战的形象,同时也揭示了边塞战争的频繁发生。 颔联“若无紫塞烟尘事,谁识青楼歌舞人”展现了战争的另一面——百姓的痛苦。紫塞指长城,是古代边塞的象征。如果没有长城外的战事,人们就不会关注那些在青楼中欢歌笑语的平民百姓。这两句通过对青楼女子的描绘,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民众生活的苦难。 颈联“战骨沙中金镞在,贺筵花畔玉盘新”描绘了战场与宴会的对比。在前线战场上,战死者的骸骨还散落黄沙之中,金镞是指箭矢,意味着战争的惨烈。而在后方庆功宴上,鲜花盛开,玉盘装盛着美味佳肴,歌舞升平。这一鲜明的对比,表现出统治者对战争的漠视和对士兵生命的轻视。 尾联“由来边卒皆如此,只是君门合杀身”表达了诗人对边卒命运的同情和无奈。自古以来,边疆士兵的命运都是如此,他们为了国家的安危而战,却在君王的统治下沦为牺牲品。“合”字传达了诗人对这种命运的无奈和愤懑,同时也流露出对君王冷漠态度的不满。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边将英勇事迹和民众苦难生活的描绘,以及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表达了对士兵命运的感慨和对统治者漠视态度的不满。诗人以深沉的目光洞察现实,以其独特的诗歌艺术揭示社会矛盾,令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边将》是唐朝诗人罗邺的一首五言律诗,具体创作时间未详,但据其内容可知,这是他在关注国家边境局势时所作。罗邺生活在唐末五代时期,这个时期边疆战事频发,民族矛盾尖锐,使他对国家前途深感忧虑。 罗邺在诗歌中以“草色青青”的景象比喻边疆的无常,突显出边将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坚守职责的忠诚形象。他深知戍楼上的笛声容易引起人们的思乡之情,但仍感叹边防战士忍辱负重、视死如归的精神风貌。本诗通过赞美边将的高尚品质,反映了诗人对维护国家安宁、民族团结的期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