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闻子规

标题包含
闻子规
蜀魄千年尚怨谁,声声啼血向花枝。 满山明月东风夜,正是愁人不寐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千年的沧桑变化,杜鹃鸟仍然在诉说着怨恨,它们的哭声回荡在花枝之间,仿佛在诉说着它们曾经的哀伤。在这充满明月的夜晚,微风吹过,带来了春的气息。这样的时刻,恰恰是人们难以入眠,愁绪满怀的时候。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蜀魄:即杜鹃鸟,传说古蜀国国王杜宇失国死去后化为杜鹃,故称蜀魄。 2. 尚怨谁:还在怨恨谁。尚,还;怨谁,抱怨的对象。 3. 啼血:传说中杜鹃鸟哀鸣至血出,形容极度悲苦。 4. 东风夜:春天夜晚,因为春风来自东方。 5. 不寐:睡不着觉。
去完善
赏析
《闻子规》罗邺这首古诗描绘了诗人在听闻杜鹃鸟哀鸣时的深深感慨。“蜀魄千年尚怨谁”,诗人开篇即以“蜀魄”指代杜鹃鸟,表达了千古以来,杜鹃鸟仍在不断哀鸣,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怨愤。接下来的“声声啼血向花枝”,则进一步描绘了杜鹃鸟泣血的哀鸣,寓意着痛苦、悲伤和忧虑。 “满山明月东风夜”,诗人以满山的明月光和东风之夜为背景,强调这是一个宁静而又美好的夜晚。然而,在此刻,杜鹃鸟的哀鸣却如同一阵刺耳的噪音,打破了这份宁静与美好。紧接着的“正是愁人不寐时”,点出了诗人此刻的心境:在这美好的夜晚,却因为听到杜鹃鸟的哀鸣而无法入睡,内心充满了忧虑和惆怅。 这首诗通过描绘杜鹃鸟的哀鸣,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难和悲剧的思考。尽管诗人生活在美好的自然环境之中,但内心的忧伤和忧虑却无法得到排解。这种反差揭示了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矛盾与挣扎,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远的哲学意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罗邺的《闻子规》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大约公元890年前后。在那个时候,唐朝的国势已经走向衰落,社会矛盾尖锐,政治腐败严重。罗邺作为一名进士出身的文人,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洞察。他的诗作多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罗邺的个人命运也颇有些曲折。他曾在朝为官,但因直言进谏而触怒了权贵,被贬为地方官。这种人生际遇使他更加关注民间的苦难,并在诗歌中反映出来。 在《闻子规》这首诗中,罗邺通过对子规鸟的描绘,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子规鸟,又称杜鹃鸟,它的叫声悲凉,象征着悲痛和苦难。罗邺通过子规鸟的叫声,联想到了民间的苦难,表达了他对百姓生活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