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旅怀
阶前月色与蛩声,阶上愁人坐复行。
秦谷入霜空有梦,越山无计可归耕。
穷途若遣长堪恸,华髪无因肯晚生。
不似扁舟钓鱼者,免将心事筭浮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台阶前的月光和蟋蟀的鸣叫,台阶上的忧愁之人坐立不安。
远望关中,霜降的天空中只有梦想,回望越山,却找不到可以回乡耕种的地方。
贫穷的道路若是派遣我长久地痛哭,头上的白发也无法因为贫困而生长出来。
我不像那些乘船钓鱼的人,不需要用心事去计算世俗的荣誉。
去完善
释义
1. 阶前:台阶前面。
2. 月色:月光。
3. 蛩:蟋蟀。
4. 阶上:台阶之上。
5. 愁人:忧愁的人。
6. 坐复行:坐着又站起来。
7. 秦谷:指陕西一带,这里代指作者自己故乡所在的地方。
8. 霜空:霜天的天空。
9. 越山:指浙江一带,这里代指作者客居之地。
10. 无计可归耕:无法找到回家耕种的方法。
11. 穷途:困境。
12. 遣:派遣。
13. 长堪恸:长久地感到悲痛。
14. 华髪:花白的头发,形容年老。
15. 无因:没有办法。
16. 肯晚生:愿意晚一点出生。
17. 不似:不像。
18. 扁舟:小船。
19. 钓鱼者:指隐逸之人。
20. 免将:避免拿。
21. 心事:心中的想法。
22. 算浮荣:计算功名利禄之事。
去完善
赏析
《秋夕旅怀》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天夜里的思绪和感慨。诗人以“阶前月色与蛩声”开篇,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静谧的秋夜景象。在这个寂静的夜晚,诗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接下来,诗人通过“秦谷入霜空有梦,越山无计可归耕”两句,表达了对自己身世漂泊的无奈和对家乡的思念。这种情感在“穷途若遣长堪恸,华髪无因肯晚生”中得到进一步深化,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困惑和对年华逝去的感慨。最后,诗人以“不似扁舟钓鱼者,免将心事筭浮荣”结束全诗,表现了自己对名利浮华的超脱态度。整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诗人深沉的人生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罗邺的《秋夕旅怀》是一首描绘秋天夜晚景色和旅人思乡之情的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发生在晚唐时期,诗人当时正处于人生的低谷,离家远行,客居他乡。在旅途中,他感受到了秋天的萧瑟和孤独,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罗邺作为一位有抱负的文人,却无法施展才华,因此选择了离乡远行,寻找发展机会。然而,客居他乡的生活并没有让他的生活有所好转,反而让他更加思念家乡和亲人。
在这首诗中,罗邺通过对秋天夜晚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在旅途中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他用“雁声连水碧”来形容秋天的寂静和寒冷,用“人睡起月色清”来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此外,他还通过“晓镜妆楼”“卧听砧杵”等意象,进一步展现了秋天的萧瑟和旅人的思乡之情。总的来说,这首《秋夕旅怀》是罗邺在面对人生困境和时代背景下的真情流露,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