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下第

标题包含
下第
谩把青春酒一杯,愁襟未信酒能开。 江边依旧空归去,帝里还如不到来。 门掩残阳鸣鸟雀,花飞何处好池台。 此时惆怅便堪老,何用人间岁月催。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请品尝这杯青春的酒,但我的忧虑让我无法相信它能消除我的烦恼。 我仍然在江边徒劳地等待着你的归来,如同我在京城始终无法与你相聚。 夕阳下,我关闭家门,听鸟儿欢快地歌唱;花朵飘落,它们会落在哪个美丽的池塘或亭台呢? 此刻,我的惆怅感仿佛已让我衰老,哪里还需要时间的催促呢?
去完善
释义
1. 谩:通“漫”,随便,随意。 2. 愁襟:指因愁绪而难以舒展的心怀。 3. 帝里:代指唐朝京城长安。 4. 掩:关闭。 5. 残阳:傍晚的夕阳。 6. 何处:哪里。
去完善
赏析
《下第》是唐朝诗人罗邺的一首表达科举落第的忧愁与无奈的诗作。诗中,诗人通过对江边、帝里、残阳、花飞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他的壮志难酬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谩把青春酒一杯,愁襟未信酒能开”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虽然借酒消愁,但心中依然充满忧虑和困惑。而“江边依旧空归去,帝里还如不到来”则表达了诗人无法实现梦想的失望和无奈。最后两句“此时惆怅便堪老,何用人间岁月催”则是诗人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担忧,感叹时光流逝,却仍然无法走出困境。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悲凉,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下第》是唐代诗人罗邺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他在科举考试中落第后的失望与哀愁之情。这首诗创作于唐朝后期,公元879年左右。 在这个时期,科举制度已经成为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但竞争非常激烈,录取率极低。许多士人为了获得功名,不得不长时间投入科举考试,这使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罗邺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同样在科举道路上经历了多次失败。 公元879年,罗邺再次参加科举考试,结果又未能及第。这使得他深感沮丧和失望,于是写下了这首《下第》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在这首诗中,罗邺通过对景物、人物的描绘,生动地展示了自己在下第之后的凄凉心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