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过王濬墓

标题包含
过王濬墓
埋骨千年近路尘,路傍碑号晋将军。 当时若使无功业,早个耕桑到此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句古文诗句的现代白话文翻译是:“埋葬千年的尸骨已经接近路边的尘土,路边的石碑上刻着晋朝将军的名字。如果这位将军当年没有立下赫赫战功,也许早就有农民在这里耕种蚕桑,建立坟墓了。”
去完善
释义
1. 过:拜访,此处可理解为经过。 2. 王濬墓:指西晋名将王濬的墓地。 3. 埋骨:此处指王濬葬身之地。 4. 千年:夸张说法,形容时间之久。 5. 路尘:路上的尘土,比喻道路上的平凡景象。 6. 路傍:路边。 7. 碑号:墓碑上的称号。 8. 晋将军:西晋时期的将领。 9. 若使:假设。 10. 无功业:没有建功立业。 11. 早个:及早。 12. 耕桑:农耕与蚕桑,代指农耕生活。
去完善
赏析
罗邺的《过王濬墓》诗通过对王濬墓地的描绘,表达出对历史和英雄命运的深深感慨。在诗中,诗人首先描述了王濬墓地的荒凉景象,“埋骨千年近路尘”,强调时间的流逝以及墓地的荒僻。接着,他提到了路旁碑上记载着王濬是晋朝的一位将军,以此唤起人们对这位英雄的回忆。 然而,诗人并没有就此止步于对历史的感叹,而是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果王濬没有立下赫赫战功,那么他的墓地是否会变成一片耕桑之地?换句话说,英雄的伟大事业是否是他们身后得到尊重的唯一原因? 罗邺的这一问,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感慨,更是对人生价值的深度思考。英雄们固然因他们的功业而名垂青史,但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和启示同样重要。这一问让读者不禁思索,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人的价值和意义究竟应该如何评判。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罗邺的《过王濬墓》创作于晚唐时期,这首诗借咏叹三国时期的名将王濬(公元206年-286年)以抒发怀才不遇、感叹人生无常的复杂情感。 王濬是西晋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他在夷陵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但在晚年却遭到谗言陷害,受到贬谪。这种人生沉浮的经历引起了罗邺的共鸣,他也在官场遭遇挫折,仕途不顺。因此,罗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王濬的同情和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唐朝晚期,宦官当道,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在这个背景下,罗邺作为一个有抱负的知识分子,对国家的现状感到忧虑和痛心。他希望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以及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关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