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窗寒·寒食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
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幽暗的柳树下,乌鸦悲鸣;我独自站在窗前,小帘后的门扉紧闭。庭院里种满了梧桐树,却只能默默地承受着一院的忧愁和雨滴。这细雨绵绵,仿佛一直洒到深夜都不肯停歇,恍如那些在西窗下与故人促膝长谈的夜晚。这是楚江边那凄凉的夜晚,灯火昏黄凌乱,陪伴我的只有孤独的旅途。
岁月蹉跎。曾几何时,我们在欢声笑语中度过的日子。如今正值寒食时节,街头巷尾行人稀少。酒楼招揽生意的热闹气氛也与我们无关。就像高阳镇上的朋友,我们已不再有往日的豪情。回忆起那年春天,东园的桃李花开得多么茂盛,如今还有谁在守望?待到归去之时,定会看到枝头残留的花朵,它们仍在等待着曾经的朋友再次相聚。

去完善
释义
1. 暗柳啼鸦:乌鸦在暗淡的柳色中啼叫,象征春天的到来。
2. 单衣伫立:穿单衣站在那里,表示春天来临,可以换下厚重的冬衣。
3. 小帘朱户:透过帘子看到朱红色的大门,表达出诗人的居所环境。
4. 桐花半亩:院子里的梧桐花开得正好,象征着生机勃勃的春天。
5. 静锁一庭愁雨:庭院中的忧愁就像被雨水锁住一样,无法消散。
6. 洒空阶、夜阑未休:雨声滴滴答答地洒落在空空荡荡的台阶上,夜深了还未停止。
7. 故人剪烛西窗语:想象着与老朋友在西窗前边聊天边剪烛芯的情景。
8. 楚江暝宿:这句意为诗人当时就像在楚江边度过一个迷茫的夜晚。
9. 风灯零乱:形容风雨中灯光昏暗,表达出游子漂泊无依的心情。
10. 少年羁旅:描述诗人年轻时离家在外,孤身一人。
11. 迟暮:指时光流逝,人至晚年。
12. 嬉游处:曾经游乐过的地方。
13. 店舍无烟:酒店店铺的炊烟都已不见,表示寒食节当天没有生火做饭的习俗。
14. 禁城百五:寒食节禁火,都城里没有炊烟。
15. 旗亭唤酒:前往酒楼要酒。
16. 高阳俦侣:此处借指诗人的朋友们。
17. 想东园、桃李自春:想到东园的桃花和李花自然会在春天开放。
18. 小唇秀靥:描述少女的脸庞。
19. 到归时、定有残英:等到归来时,一定还有残留的花朵等待宾客的到来。
20. 携尊俎:带着美酒佳肴前来赴约。

去完善
赏析
《琐窗寒·寒食》是宋代词人周邦彦的一首描绘寒食节景象的词作。词人通过对“暗柳啼鸦”、“单衣伫立”等景象的描绘,表达出自己孤独惆怅的心情。接下来通过“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的形象描绘,表现了词人在夜深人静之时,渴望与故友重逢的心境。而“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则是对自己早年漂泊生涯的回忆。
下阙中,词人提及寒食节的习俗,如“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表现出游人的欢快场景。接着以“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抒发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最后以“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作为结尾,暗示自己期待着重逢的那一刻。整首词情感深沉,韵律优美,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琐窗寒·寒食》这首古诗出自宋代词人周邦彦之手,创作于公元11世纪末期。此时正值北宋末年,朝廷腐败、外患频繁,百姓生活困苦。在这期间,周邦彦的人生也历经波折,他曾在朝廷任职,后因故被贬,远离政治中心,饱尝世态炎凉。
周邦彦的这首词以寒食节为主题,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所处时期的沧桑变化。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