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

标题包含
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云窗静掩。叹重拂罗裀,顿疏花簟。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 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凭高眺远。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荐。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周邦彦(1056年-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浙江钱塘人。北宋著名文学家、词人,被誉为“词家之冠”。 周邦彦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年轻时曾游学于京师,结识了苏轼、黄庭坚等文...查看更多
CANDY0908
去完善

译文
绿意凋零的城市小路,异乡又逢金秋时节。傍晚时分,秋雨带来寒意,蟋蟀发出哀鸣,仿佛在提醒人们忙碌劳作。高楼中时常传来裁剪的声音。门窗紧闭,叹息再次铺上厚重的被子,顿时放下鲜花和竹席。还有那粗糙的布袋,露水萤光在清夜照亮了书卷。 荆州滞留已久,朋友们的期待愈发深厚,离别的思念无穷无尽。渭水吹来西风,长安的落叶飘零,只能回忆诗意的曲折美丽。登高望远,正是新酿的美酒,初次品尝的大闸蟹。沉醉如山翁,只忧虑夕阳即将落山。
CANDY0908
去完善
释义
《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的注释如下: 1. 绿芜:草木,这里指绿色藤蔓。 2. 台城路:指台城内外的大路。 3. 殊乡:异乡,与故乡相区别的地方。 4. 秋晚:秋天的末尾,接近冬天的时候。 5. 暮雨生寒:傍晚时分下雨带来寒冷的感觉。 6. 鸣蛩:蟋蟀的叫声。 7. 劝织:催促人们做纺织的工作。 8. 深阁:幽深的楼阁。 9. 云窗:有云彩装饰的窗户。 10. 重拂:再次整理。 11. 罗裀:丝绸垫子。 12. 顿疏:立即变稀薄。 13. 花簟:精美的竹席。 14. 尚有綀囊:尚有粗布做的袋子。 15. 露萤:夜晚出现的萤火虫。 16. 荆江:长江的支流,位于湖南省北部。 17. 滞留:长时间停留。 18. 故人:老朋友。 19. 相望:相互思念。 20. 离思:离别的思念之情。 21. 渭水:陕西省的一条河流。 22. 西风:从西边吹来的风。 23. 长安:西安的古称。 24. 乱叶:落叶纷乱的样子。 25. 空忆:白白地回忆。 26. 诗情宛转:诗人的情感婉转动人。 27. 凭高:登高远眺。 28. 眺远:望向远方。 29. 玉液新篘:美酒的新酿。 30. 蟹螯:螃蟹的两个大钳子,这里代指螃蟹。 31. 山翁:山居的老人,这里可能指作者自己。 32. 斜照:夕阳的余晖。
CANDY0908
去完善
赏析
《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是宋代词人周邦彦的一首词,以深秋时节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客居异乡的孤独和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上片描绘了秋日晚景,下片则通过描写与朋友相聚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和朋友的思念。全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周邦彦的词风。
CANDY0908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是宋代词人周邦彦的作品。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126年,正值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之际。 在这一年里,周邦彦已经五十二岁,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历任州县官、太学正、秘书省正字等职位。然而,由于时局动荡,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在金兵入侵之前,他已经辞去了秘书省正字的职务,回到家乡杭州。 在这个时期,北宋朝廷的腐败和无能已经暴露无遗,金兵的侵略使得国家局势岌岌可危。周邦彦作为一个文人,虽然无法直接参与抗金斗争,但他通过自己的词作,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和关切。 在这首《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中,周邦彦以“绿芜凋尽台城路”开篇,描绘了战乱中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接着,他以“白发将军”的形象,表达了对抗金将领的敬仰之情。最后,他以“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的诗句,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奈。
CANDY0908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