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归沔南
梅花今正发,失路复何如。
旧国云山在,新年风景馀。
春饶汉阳梦,日寄武陵书。
可即明时老,临川莫羡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梅花如今正在绽放,人生的道路有何变迁?
故乡的山水仍在眼前,新年的风景却已有所不同。
春天里,汉江边上的梦想仍在延续,太阳照在武陵溪边,信笺依旧传递。
不妨在这明朗的时光中老去,面对溪流,无需羡慕那得之有道的鱼儿。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沔南:指湖北省武汉市西南的汉江地区。
2. 失路:迷失道路。这里比喻人生道路上的困境。
3. 旧国:指故乡。
4. 云山:云雾缭绕的山峰,形容山景之美。
5. 新年:新年伊始,指春季。
6. 馀:留下,剩余。
7. 汉阳: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北省武汉市。
8. 武陵: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南省常德市。
9. 可即:可以,立即。
10. 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11. 临川:临近河流的地方。这里代指沔南地区。
12. 羡鱼:出自《庄子·养生主》中的“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表示羡慕别人的成果,不如自己努力争取。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梅花”、“失路”开篇,表达了别离与回归的主题。诗人以象征手法描绘出了一幅深远的画面:春天的梅花象征着重逢的希望,而失路则隐含了人生道路的波折。接下来的诗句中,“旧国云山”代表了对故乡的思念,而“新年风景”则意味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诗人在第三联中的“春饶汉阳梦,日寄武陵书”表现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其中,“春饶”意味着春光长在,而“汉阳梦”则是比喻美好的回忆;“日寄武陵书”则暗示着时光荏苒,岁月如歌。
最后两句“可即明时老,临川莫羡鱼”则是对友人的寄语。诗人认为友人应当珍惜时光,积极面对人生的挑战,而不是一味地羡慕别人的生活。这两句诗不仅充满了哲理,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人归沔南》这首古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李颀此时处于晚年时期。
在这个时期,唐朝国势强盛,经济繁荣,但在政治上也存在一些矛盾和冲突。皇帝对边陲的少数民族采取军事上的高压政策,导致边疆战争不断。而皇宫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愈演愈烈,为日后的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此外,随着科举制度的推行,士人阶层逐渐崛起,文人的地位得到了提高,诗歌艺术进入了鼎盛时期。
李颀本人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早年曾有过一段游历四方、结交名士的经历。然而,他并未在仕途上取得显著的成就,一生沉沦下僚,不得志。尽管如此,他仍然热爱文学创作,尤其擅长五言诗,其诗才横溢,深受时人赞誉。
这首《送人归沔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离别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意。同时,诗中还隐含着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对国家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