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宿莹公禅房闻梵

标题包含
宿莹公禅房闻梵
花宫仙梵远微微,月隐高城钟漏稀。夜动霜林惊落叶, 晓闻天籁发清机。萧条已入寒空静,飒沓仍随秋雨飞。 始觉浮生无住著,顿令心地欲皈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颀(约690年-751年),字、号均不详,唐朝时期著名诗人。他的生平和事迹主要见于《旧唐书》和《新唐书》等历史文献。 李颀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是一位地方官员。他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查看更多
BigRoses
去完善

译文
远离繁华的花宫仿佛传来天外的仙音,月亮隐匿在高楼间,钟声滴漏声逐渐稀少。夜晚霜露降临,树林中的叶子纷纷落下,清晨听到大自然的声音让人心旷神怡。秋天的萧瑟已经浸透到寒冷的天空中,树叶伴随着秋雨飘洒而下。此刻才意识到人生无常,心中顿时生出归依之情。
BigRoses
去完善
释义
1. 花宫:比喻佛教寺庙,指代禅房。 2. 仙梵:指天上的梵音,此指寺院的钟声或僧侣诵经声。 3. 微微:形容声音细微而遥远。 4. 月隐高城:指月亮被城市的建筑物遮蔽。 5. 钟漏稀:指报时的钟声和更漏声渐渐稀少,暗示夜深。 6. 动:使……震动,让……颤动。 7. 霜林:秋天的树林。 8. 落叶:掉落下来的树叶。 9. 天籁:自然界的音响,如风声、鸟鸣等。 10. 清机:清静的心情。 11. 萧条:寂静无声的景象。 12. 寒空:寒冷的天空。 13. 飒沓:形容风吹动枝叶的声音。 14. 秋雨:秋天的雨。 15. 浮生:指短暂的一生。 16. 无住著:没有固定的地方。 17. 心地:心灵。 18. 皈依:佛教术语,意指归顺并依赖。
BigRoses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深夜与清晨的禅意景致。首联通过“花宫仙梵”与“月隐高城”对比,突显出寺庙的神秘氛围,而“微微”和“稀”则传达出寂静之中见真境的氛围。颔联以“夜动霜林惊落叶”与“晓闻天籁发清机”描绘了自然界的动态与静态景象,进一步彰显了诗人内心对于自然的领悟。颈联中的“萧条已入寒空静”和“飒沓仍随秋雨飞”则是通过对萧瑟秋景的描绘,表达了人生如梦的感慨。最后,诗人由心生起一种向往超脱凡尘、皈依佛门的心境,表达了对禅宗思想的理解和尊崇。全诗营造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内心的静谧与顿悟。
BigRoses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莹公禅房闻梵》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代,大约在公元7世纪至8世纪之间。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繁荣昌盛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阶段,文化、经济、政治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诗歌作为唐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李颀作为这个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人生际遇与时代紧密相连。他在官场上并不得意,曾一度陷入困境,这使得他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理解。在游览名山古刹时,他与僧侣结缘,感受到佛家的智慧与慈悲,从而在他的诗作中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投宿禅院时的所见所闻。当时的社会正值太平盛世,佛教文化盛行,寺院的僧侣们通过诵经祈祷来表达对众生的关爱。李颀在此诗中将这种宁静的氛围以及自己对佛教教义的感悟融入到诗歌之中,使读者能够领略到一种远离尘嚣的意境。
BigRoses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