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一作放歌行)
越溪女,越溪莲。齐菡萏,双婵娟。嬉游向何处,
采摘且同船。浩唱发容与,清波生漪涟。时逢岛屿泊,
几伴鸯鸳眠。襟袖既盈溢,馨香亦相传。薄暮归去来,
苎罗生碧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越溪的女儿们,像越溪莲花般美丽。她们如并蒂的荷花一样双双对对。闲暇嬉戏在哪里,
一起乘船采莲戏水。唱出嘹亮的歌声、抒发内心的情感,让清澈的水面荡起微波。不时停泊在湖中的小岛,
又常常伴随鸳鸯共眠。衣襟和袖子都充满了绿意,香气也传递着相互的爱意。傍晚时分,她缓缓离去,
苎罗村升起了如烟的翠色。

去完善
释义
《采莲(一作放歌行)》李颀:这是一首描绘采莲女子和莲花景象的古风歌曲。通过对采莲女子的描绘,诗人以莲自喻,表现出了自己高洁的品质和对生活的热爱。
1. 越溪女,越溪莲:指浙江绍兴的采莲女子和莲花,代表了美丽和智慧。
2. 齐菡萏,双婵娟:描述莲花的艳丽和采莲女子的美貌。
3. 嬉游向何处,采摘且同船:采莲女子欢快地采莲,共享欢乐时光。
4. 浩唱发容与,清波生漪涟:歌声响彻水面,莲叶在微风中摇曳。
5. 时逢岛屿泊,几伴鸳鸯眠:莲花生长在岛上,常常伴随鸳鸯一起休息。
6. 襟袖既盈溢,馨香亦相传:采莲女子满载而归,莲花香气四溢。
7. 薄暮归去来,苎罗生碧烟:傍晚时分,采莲女子归家,如同碧绿的烟雾笼罩下的苎罗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采莲图。开篇以“越溪女,越溪莲”开启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之中。紧接着,作者用“齐菡萏,双婵娟”来形容满塘的莲花和采莲女子的美好形象,传达出浓厚的生活气息。诗中描述了女子们嬉游、采摘的过程,通过她们的歌声与笑闹,营造出一种愉悦的氛围。在采莲的过程中,她们时而停泊岛屿,时而与鸳鸯共眠,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最终,夕阳西下,采莲女子满载而归,为这一日的劳作画上了完美的句点。诗人通过对越溪采莲场景的描绘,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者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采莲(一作放歌行)》是唐代诗人李颀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玄宗时期(公元712年-756年),此时正是唐朝盛世的顶峰,社会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
在这个时期,李颀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金榜题名,后来成为一名隐士,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他的诗歌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体现了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对自然的热爱。
在李颀所处的时代,唐朝的社会制度较为完善,人民生活水平较高,文学艺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当时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此外,唐代的文化交流非常活跃,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对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