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郡楼书事
偶奉纶书莅旭川,郡楼嘉致尽依然。
松欹鸟道云藏寺,月满渔舟水浸天。
望帝古祠花簇簇,锦城归路草芊芊。
有时倚槛垂双袂,故国风光似眼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偶然间收到了那封手书,来到了这旭川之地,郡楼的景色仍然如此美好。松树斜倚着那蜿蜒的小径,隐藏在那云雾缭绕的寺庙之中,月亮洒在江面,倒映出满江渔舟,水面如镜,天空如洗。远望着那古老的望帝祠堂,周围繁花似锦,锦城的归途上,绿草茵茵。时而倚靠着栏杆,轻轻垂下双臂,仿佛又看到了故乡的那片风光。
去完善
释义
1. 纶书:古代皇帝对臣下的命令。这里指皇帝的诏令。
2. 莅:到;莅临。
3. 旭川:这里指的是旭川郡,在四川省。
4. 松欹:倾斜的松树。
5. 鸟道:鸟飞的小径,形容狭窄险峻的山路。
6. 云藏寺:云雾缭绕中的寺庙。
7. 月满渔舟:月光洒满渔舟,形容宁静的夜晚。
8. 水浸天:水光映照天空的景象。
9. 望帝古祠:蜀地祭祀望帝杜宇的古庙。
10. 花簇簇:花朵繁茂。
11. 锦城:这里代指成都。
12. 归路草芊芊:返程途中路边的草丛非常茂盛。
13. 倚槛:依靠栏杆。
14. 垂双袂:放下双袖,表示伤感的姿态。
15. 故国:原籍所在的国家,这里指诗人的故乡。
去完善
赏析
《登郡楼书事》是唐代诗人刘兼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任地方官员时登临郡楼所见的景象,抒发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联“偶奉纶书莅旭川,郡楼嘉致尽依然”,描述了作者受到朝廷任命来到旭川任职,登上郡楼看到美丽的景致依旧如故。这里的“纶书”指的是皇帝的诏令,意味着作者的职务和地位。
颔联“松欹鸟道云藏寺,月满渔舟水浸天”,描绘了旭川的自然风光:松树倾斜处,鸟儿沿着小道飞行;寺庙隐藏在云雾之中;月光洒满湖面,渔舟在水面上漂浮,波光粼粼。
颈联“望帝古祠花簇簇,锦城归路草芊芊”,提到了当地的古迹——望帝古祠,周围鲜花簇拥;而锦城则是作者怀念的地方,归途中的草地郁郁葱葱。
尾联“有时倚槛垂双袂,故国风光似眼前”,表达了作者在郡楼上偶尔凭栏远望,仿佛看到了故乡的美景,不禁泪湿衣襟。这句诗传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整首诗以景抒情,借自然景色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刘兼在山水诗方面的独特造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郡楼书事》是晚唐著名诗人刘兼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约公元879年左右。这个时期正值唐朝末年,政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国家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局面。
当时刘兼作为一位文人,虽有着远大的抱负和才情,却并未受到重用。在这首诗歌中,他以哀伤的笔触描绘了怀才不遇的落寞之情,表达了渴望为国效力的殷切心愿。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创作这首诗歌的年代,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发,人民生活困苦。这使刘兼深感痛心,他将这种心情寄托于诗歌之中,既是对自己的慰藉,也是对国家的期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