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二郎君归长安

标题包含
送二郎君归长安
我儿辞去泪双流,蜀郡秦川两处愁。 红叶满山归故国,黄茅徧地住他州。 荷衣晓挂慙官吏,菱镜秋窥讶鬓髹。 好向云泉营旧隐,莫教庄叟畏牺牛。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兼,字不详,生卒年亦不详,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官员。 刘兼在南汉朝廷中担任尚书左丞一职,具体任职时间史书未载。据《新五代史·南汉世家》记载,刘兼曾向皇帝上疏,劝谏皇帝不要过于奢侈,要关心百姓疾苦。然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孩子离开时泪水止不住地流淌,在遥远的蜀地和秦川两地各自牵挂。满山的红叶让人想起故乡,而在他州却只有黄茅遍野。清晨穿上荷叶般的衣裳面对着官员与差役感到羞愧,秋天在菱镜中看到满头白发,心中惊讶不已。不如去山林间的清泉边过与世无争的生活,不要再让庄子那样的隐者害怕世上的纷繁纷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二郎君:这里指作者的次子。 2. 长安:古代西安的别称,位于陕西省中部,是西汉至北宋的都城。 3. 蜀郡:四川地区古地名。 4. 秦川:泛指陕西关中平原一带。 5. 红叶满山:形容秋天景色,红叶指的是红色的树叶。 6. 故国:故乡,这里指长安。 7. 黄茅徧地:形容蜀地风光,黄茅是一种草本植物,这里的意思是遍地都是黄茅。 8. 他州:其他的地方,这里指蜀地。 9. 荷衣晓挂:穿着荷叶制成的衣服,这里用来比喻官员清廉的形象。 10. 慙官吏:惭愧于做官。 11. 菱镜:镜子的一种,古人用它来照镜子。 12. 讶鬓髹:惊讶于头发变白。 13. 云泉营旧隐:到山林水边去过隐居的生活。 14. 庄叟畏牺牛:庄叟指的是庄子,庄子曾提倡顺应自然,不要追求名利。这句诗的意思是劝诫二郎君要学习庄子,不要畏惧世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的儿子离开故乡前往长安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孩子离去的伤心和对孩子的关心与期望。首联通过“泪双流”和“两地愁”表现出诗人对孩子离别的伤感;颔联用“红叶满山”和“黄茅徧地”的形象比喻孩子远离故乡,来到异乡的生活场景;颈联中“荷衣晓挂慙官吏”和“菱镜秋窥讶鬓髹”则是对孩子未来生活的担忧和期待;尾联则劝勉孩子要坚守自己的理想,勇敢面对未来的挑战。全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表达了一位父亲对孩子的深深关爱和不舍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二郎君归长安》是一首唐代诗人刘兼所创作的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世纪,也就是唐朝的中晚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历经了多次战乱和动荡,尤其是在安史之乱后,中央政权逐渐衰落,地方势力崛起,长安作为都城地位开始动摇。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刘兼本人经历了许多人生的起伏。他曾担任过县尉、郡守等地方官员,对民生疾苦和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体会。同时,他也受到了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认为家族亲情的价值高于一切。因此,在面对即将离别的兄弟时,他写下这首感人至深的送别诗。 在这首诗中,刘兼通过描绘兄弟离别时的场景,表达了对自己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同时,他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人情冷暖和人际关系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家族亲情的重视程度逐渐减弱;另一方面是人们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超过了对他人情感的关注。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刘兼本人的情感体验,也揭示了他所处时代的某些社会现象和问题。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