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蜀都春晚感怀

标题包含
蜀都春晚感怀
蜀都春色渐离披,梦断云空事莫追。宫阙一城荒作草, 可惜锦江无锦濯,海棠花下杜鹃啼。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兼,字不详,生卒年亦不详,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官员。 刘兼在南汉朝廷中担任尚书左丞一职,具体任职时间史书未载。据《新五代史·南汉世家》记载,刘兼曾向皇帝上疏,劝谏皇帝不要过于奢侈,要关心百姓疾苦。然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成都的春天渐渐远去,梦境在云端消失无法追寻。曾经的皇宫现在已成了一片废墟,杂草丛生。 锦江边上原本繁华的地方现在已经没有美丽的景色了,只有海棠花在孤独的开放,杜鹃鸟在孤独地哭泣。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蜀都:即四川成都,古代蜀国的都城。 2. 春晚:春天结束的时候,这里指暮春时分。 3. 感怀:因有所感触而缅怀往事。 4. 离披:分散的样子,这里形容春天的景色渐渐凋谢。 5. 梦断云空:梦境消失在空中,这里表示无法实现梦想。 6. 宫阙:宫殿,这里指成都的皇宫遗址。 7. 一城荒作草:整个城市都变成了荒芜的草地,形容成都古城的衰败景象。 8. 锦江:四川省成都市的一条河流,附近有著名的锦江春色景点。 9. 锦濯:锦绣江边的景色,这里形容成都的美丽风光。 10. 海棠花:一种美丽的花朵,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11. 杜鹃啼:杜鹃鸟的叫声,古时有“杜鹃啼血”之说,表示悲痛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蜀都春晚感怀》是唐代诗人刘兼的感怀之作,写于蜀都春天的末期。诗人通过对蜀都春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感慨。诗中提到的“锦江”是指四川省成都市的一条著名河流,传说古代蜀国蜀王的妃子在此洗衣时发现了蚕丝,因此得名。 诗的第一句“蜀都春色渐离披”,点明了诗的主题:蜀都春天的结束。诗人以“离披”来形容春色的离去,表达了春天即将离去的惋惜之情。第二句“梦断云空事莫追”,寓意着过去的美好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让人无法再追寻。 接下来的两句“宫阙一城荒作草,可惜锦江无锦濯”,描述了蜀都的繁华已经不再,曾经的宫殿和城池已经被荒废,变成了长满杂草的地方。而锦江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美丽,失去了往日的光辉。这里诗人通过对比昔日蜀都的繁荣与如今的荒凉,进一步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 最后一句“海棠花下杜鹃啼”,以海棠花和杜鹃鸟的意象,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海棠花在春天盛开,象征着美好;而杜鹃鸟的叫声常常被用来象征悲伤和思念。在这里,诗人用海棠花和杜鹃鸟来表达自己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蜀都春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蜀都春晚感怀》是唐代诗人刘兼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世纪初的唐王朝,这一时期正值唐朝盛世走向衰落之际。 在刘兼生活的时代,由于朝政腐败、宦官专权等原因,国家政治日渐衰败。刘兼本人虽然是一个有才华的文人,但由于时局混乱,他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只能在成都这座古城里感叹时光的流逝。 与此同时,四川地区经历了多次战乱和动荡,百姓生活困苦,诗人对此深感同情。他在诗中以春日的景象作为象征,表达了对自己年华已逝、功业未成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