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咸阳怀古

标题包含
咸阳怀古
高秋咸镐起霜风,秦汉荒陵树叶红。 七国鬭鸡方贾勇,中原逐鹿更争雄。 南山漠漠云常在,渭水悠悠事旋空。 立马举鞭遥望处,阿房遗址夕阳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兼,字不详,生卒年亦不详,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官员。 刘兼在南汉朝廷中担任尚书左丞一职,具体任职时间史书未载。据《新五代史·南汉世家》记载,刘兼曾向皇帝上疏,劝谏皇帝不要过于奢侈,要关心百姓疾苦。然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深秋之时,咸镐地区吹起了寒冷的秋风,秦汉时期的皇家陵园,红叶一片。战国七雄正在勇敢竞争,争夺中原的霸权。远处的南山一片茫然,白云缭绕,而渭水悠悠然流淌着,好像一切事情都消散在时光中。我勒马驻足,手举马鞭遥望远方,夕阳正从阿房的遗址上缓缓落下。
去完善
释义
【咸】地名,即现在的陕西省咸阳市,是古代秦国及秦朝的都城。 【镐】地名,即现在的西安市西南部,是古代西周的国都。 【七国】指战国时期七个主要的诸侯国:齐、楚、燕、韩、赵、魏、秦。 【逐鹿】出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典故,比喻争夺天下的霸主地位。 【南山】指南部山区,这里指的是秦岭。 【渭水】位于关中平原,是黄河最大的支流,也指古时的秦国。
去完善
赏析
《咸阳怀古》是一首描绘历史遗迹、引发历史深思的诗篇。诗人通过对高秋季节的咸阳地区进行描绘,展现了一幅秋日萧瑟、衰败的景象,暗示着历史的沧桑巨变。接下来,通过提及七国时期的斗鸡和中原地区的逐鹿之争,表现出在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情境。 然后,诗中转向描写南山的宁静与渭水的悠长,似乎在提醒人们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不懈进程。最后一句“阿房遗址夕阳东”则将视线聚焦到一处具体的古迹——阿房宫遗址,展现出一幅远景画面,以此寓意历史的结局往往是模糊不清的,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思考空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咸阳怀古》这首诗是由唐代诗人刘兼所作,创作于公元895年左右。 在刘兼所处的时代,唐朝经历了安史之乱后,虽然局势有所稳定,但政治腐败、社会矛盾依然突出,诗歌创作在唐中期以后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身为唐朝士人,刘兼自然对国家的兴衰和历史变迁有着深厚的关注和感慨。他借着“咸阳”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点,感慨万端地回顾历史。 诗人首先以“渭水桥边老柳青,月华曾照旧梁馨”描绘了咸阳的景象,然后又以“翠华惊起千峰上,玉殿虚临百世经”写出了从秦始皇到汉唐的江山交替。最后,他以“御榻已无天子影,词臣空诵太平诗”揭示出历史上的繁华与今日的衰落,从而提醒世人勿忘历史,发人深省。 总的来说,刘兼的这首《咸阳怀古》通过借古讽今的手法,传达出对历史和现状的思考,对唐朝晚期政治现实的批判,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