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斋寓兴
依约樊川似旭川,郡斋风物尽萧然。
秋庭碧藓铺云锦,晚阁红蕖簇水仙。
醉笔语狂挥粉壁,歌梁尘乱拂花钿。
情怀放荡无羁束,地角天涯亦信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如同约定好的樊川一样美丽,这里的风景让人感叹。秋天的庭院里碧绿的苔藓像云彩般美丽,傍晚的楼阁旁红色的水仙花簇拥在一起。醉酒时用笔描绘出这样的景色,歌声飘扬在梁间,尘土仿佛都沾染了花的香气。这样的情感放纵没有约束,无论天涯海角,都让人相信这是缘分。
去完善
释义
《郡斋寓兴》刘兼
1. 樊川: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南方,因樊川水流贯穿而过得名。这里借指刘兼所处的任职之地环境相似。
2. 依约:类似、仿佛的意思。
3. 旭川:待查具体地点。
4. 郡斋:官吏在任所的居所。
5. 风物:风景、景物。
6. 萧然:此处形容空旷寂静的环境。
7. 碧藓:绿色苔藓。
8. 云锦:如云般美丽的织物,形容植物繁茂。
9. 红蕖:红色的荷花。
10. 簇:聚集。
11. 水仙:水仙花。
12. 醉笔:饮酒后的笔迹,此指酒醉时挥毫作画。
13. 语狂:放纵不羁的言谈。
14. 粉壁:墙壁。
15. 歌梁:建筑物的横梁,这里借指演唱的场所。
16. 尘乱:纷乱飞扬的尘土。
17. 花钿:女子额头上的花饰。
18. 情怀:心情、心境。
19. 放荡无羁束:放纵不羁,不受束缚。
20. 地角天涯:天涯海角,形容遥远的地方。
21. 信缘:相信缘分。
去完善
赏析
《郡斋寓兴》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郡斋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诗人洒脱不羁的个性。首联以“樊川”和“旭川”作对比,突出了郡斋的风物萧然之美;颔联通过对秋庭碧藓、晚阁红蕖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郡斋的自然风光;颈联则通过描述醉酒狂舞的场景,表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尾联则以“情怀放荡无羁束”的描写,强调了诗人无论身处何地,都能相信缘分、保持真我。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诗人个性的展现,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古诗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郡斋寓兴》是唐朝诗人刘兼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公元950年左右,也就是唐末五代时期。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普遍感受到了世道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常。
刘兼在这一时期经历了诸多人生际遇。他在朝为官,但由于朝廷的腐败和世态炎凉,对官场生涯感到失望。后来他辞官回乡,隐居在故乡的郡斋,开始了闲适的生活。这种人生经历使得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这个时代,战乱频繁,民生疾苦。然而,刘兼却选择了避世隐居,远离尘嚣。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的心态和生活状态。这首《郡斋寓兴》就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佳作,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