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
薄薄春云笼皓月,杏花满地堆香雪。
醉垂罗袂倚朱栏,小数玉仙歌未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淡淡春云轻笼明月,杏花铺满大地如香雪。
醉意中轻抚衣袖倚靠朱栏,小美人唱着未完的歌。
去完善
释义
注释:1. 春云:春天的云彩。2. 皓月:明亮的月亮。3. 杏花:一种春季开花的植物,其花常用于诗词中作为春天的象征。4. 香雪:指落满地的杏花如雪一般洁白而带有香气。5. 罗袂:丝质的袖子,这里代指衣服。6. 朱栏:红色的栏杆。7. 小数玉仙:形容歌女唱得动听。8. 歌未阕:歌曲还未唱完。
去完善
赏析
《春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春夜画卷。首句“薄薄春云笼皓月”,通过“薄薄春云”和“皓月”的对比,展现了春天的宁静与神秘。接下来的“杏花满地堆香雪”一句,通过“杏花满地”的景象,传达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诗中的主人公在这样美好的夜晚,醉酒后披着罗袂倚靠在朱栏上,聆听着小数的玉仙歌唱。这一场景不仅表现了诗人的陶醉之情,也暗示了春天夜晚的美好与温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春夜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古代诗词艺术的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夜》是唐代诗人刘兼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唐德宗贞元年间(785年-805年)。当时,唐朝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恢复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逐渐繁荣。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刘兼刚步入仕途,他的生活经历和对春天的感受成为了诗作的灵感来源。春天本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季节,但刘兼却感到春天的夜晚尤为寂静和寒冷,这也许反映了他当时的孤独和迷茫的心境。同时,从诗中的“千门”、“万户”等词语来看,也能感受到唐朝盛世的繁荣景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