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都道中
劒关云栈乱峥嵘,得丧何由险与平。
千载龟城终失守,一堆鬼录漫留名。
季年必不延昏主,薄赏那堪激懦兵。
李特后来多二世,纳降归拟尽公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剑门关云雾缭绕,山峰突兀不平,世事变迁,得失皆难预料。千年古城终究失守,但历史记载仍然留存于世。时运不佳的时代,昏暗的统治者难以持久;微薄的奖赏无法激发士兵的勇气。李特虽然曾经风光一时,但他的后代并未延续辉煌,他们投降归来,梦想着成为朝中的公卿大臣。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蜀都:古蜀国的都城,今四川成都一带。
2. 剑关:古地名,位于四川境内,是古蜀国的重要关隘。
3. 云栈:云雾笼罩的山间栈道。
4. 峥嵘:形容山峰峻峭,这里形容地形险要。
5. 得丧:得失,这里的含义是面临艰难险阻的蜀国能否得以保全。
6. 龟城:古代成都城的别名,因为城内有乌龟山而得名。
7. 鬼录:指死者的名录,这里指的是那些有名无实的将领。
8. 季年:晚年,这里指晋朝末年。
9. 延昏主:扶持昏庸无能的君主。
10. 薄赏:微薄的奖赏,这里指激励士兵作战的手段不足。
11. 李特:十六国时期成汉国的建立者,后为其子李雄所杀。
12. 二世:即李雄,继位后成为成汉国的第二代皇帝。
13. 纳降归拟:投降并回归的意思。
14. 公卿:古代官职,这里泛指朝廷官员。
去完善
赏析
《蜀都道中》这首诗歌以剑门关和乱石峥嵘的栈道开篇,暗示了蜀地历史的跌宕起伏和危机四伏。接着,诗中提到“龟城”的失守和鬼录中的留名,进一步描绘了当时的战争景象和人心的惶恐不安。然后,诗人指出昏庸的主人和懦弱士兵是无法在乱世中立足的,而李特的后代虽然一度取得胜利,但最终仍难逃失败的命运。最后,诗人表示投降者归顺之后,即使被封为公卿,也难以改变其懦弱无能的本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蜀都道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兼的作品,创作于晚唐时期。
在刘兼生活的晚唐时代,国家已经出现了衰败的迹象,战乱和动荡的社会局势,使得百姓生活困苦。刘兼作为一名文人,对于国家的现状忧心忡忡,他希望能用自己的文字来唤醒人们的良知,唤起人们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在他的这首《蜀都道中》诗中,通过对蜀都风景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的苦难。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刘兼的一生经历了晚唐时期的动荡和衰落,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状况。他用深情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卷,使人们能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