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晚楼寓怀

标题包含
晚楼寓怀
薄暮疏林宿鸟还,倚楼垂袂复凭栏。月沈江底珠轮净, 无言独对秋风立,拟把朝簪换钓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兼,字不详,生卒年亦不详,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官员。 刘兼在南汉朝廷中担任尚书左丞一职,具体任职时间史书未载。据《新五代史·南汉世家》记载,刘兼曾向皇帝上疏,劝谏皇帝不要过于奢侈,要关心百姓疾苦。然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傍晚时分,鸟儿回到稀疏的树林里休息,我站在楼上,披着衣袖,靠在栏杆上。月亮沉到江底,水面变得清净如明镜,独自面对秋风,无声无息地站立着,或许我应该放弃朝中的官职,去换取一根钓鱼竿,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
去完善
释义
1. 晚楼寓怀:这首诗的题目,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登楼时的感慨和思绪。 2. 刘兼:唐朝诗人,生活于唐宪宗时期。 3. 薄暮:指黄昏时分。 4. 疏林:稀疏的树林。 5. 宿鸟:归巢栖息的鸟儿。 6. 倚楼:登上高楼。 7. 垂袂:放下衣袖,表示惆怅的心情。 8. 凭栏:靠在栏杆上,欣赏外面的风景。 9. 月沈江底:月亮沉入江底,即月亮落下,天色渐暗。 10. 珠轮净:形容月亮明亮如珠,这里指月亮落下,天空变得宁静。 11. 无言:沉默不语。 12. 独对秋风立:独自面对秋天的寒风而立。 13. 拟:打算。 14. 朝簪:朝廷官员的冠簪,比喻仕宦生涯。 15. 换钓竿:换成钓鱼竿,意指退隐江湖,过闲云野鹤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晚楼寓怀》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时分的宁静景象。诗人刘兼借暮色中的疏林、归巢的鸟儿等元素,表达了内心的闲适与宁静。通过“月沈江底”这一画面,展现出江面平静如镜的美感,以及诗人在此时此地无欲无求的心境。 诗的尾联点明了诗人渴望隐逸、回归自然的愿望,暗示出他对于繁华俗世的不满与厌倦,向往自由恬静的生活。总体而言,这首诗将自然景物与人格精神紧密融合,寓意深刻而富有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晚楼寓怀》是唐代诗人刘兼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9世纪,具体年份不详。在这段时间里,刘兼的生活并不顺利,他屡次科考不中,又因家道中落而不得不四处漂泊。这种人生际遇使得他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理解,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这个时期的社会正处于唐朝晚期,社会矛盾尖锐,政治腐败严重,科举制度被权贵所操纵,导致了许多有才之士无法施展抱负。刘兼正是其中之一,他的不幸遭遇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的一部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刘兼的诗往往流露出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社会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