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诫是非

标题包含
诫是非
巧舌如簧总莫听,是非多自爱憎生。 三人告母虽投杼,百犬闻风只吠声。 辨玉且宽和氏罪,诬金须认不疑情。 因思畴昔游谈者,六国交驰亦受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兼,字不详,生卒年亦不详,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官员。 刘兼在南汉朝廷中担任尚书左丞一职,具体任职时间史书未载。据《新五代史·南汉世家》记载,刘兼曾向皇帝上疏,劝谏皇帝不要过于奢侈,要关心百姓疾苦。然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灵巧的嘴巴总是容易被误会, 事情的真假多是源于各自的喜好和偏见。 三个人一同告发母亲,就像曾参的母亲因为有人误报而以为儿子偷了邻居的鸭子而投杼, 一百条狗听到了风声,只会跟着一起乱叫。 分辨宝玉不能将和氏璧的罪名强加于它, 诬陷黄金一定要看清事实才能下定论。 因此想到了过去那些喜欢高谈阔论的人, 即使身处六国鼎立的时期也会被人误解进而受到谴责。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巧舌如簧:形容人花言巧语,善于狡辩。 2. 三人告母虽投杼:出自《战国策·秦策二》中的“曾参杀人”故事。比喻流言可畏,引起人们的误会。 3. 百犬闻风只吠声:描述狗听到风声立刻跟着叫起来,表示随声附和的人很多。 4. 和氏罪:典出《韩非子·和氏》。卞和得到一块宝石,献给楚国君王,却被认为是石头而遭割脚之刑。比喻无端遭受冤枉。 5. 诬金须认不疑情:意指黄金被人诬陷为铜,需要亲自辨别真相。 6. 六国交驰亦受烹:这里用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历史背景,以孟子为例,即使是国家之间交往,也需谨慎应对以免招致祸患。
去完善
赏析
《诫是非》刘兼此诗体现了作者超前的哲学思维和对人际关系的敏锐洞察。前四句描述了人性的弱点:人们往往因为自己的喜好和偏见而产生是非观念,并在集体心理的影响下将错误升级为众口铄金的事实。这让我们警醒,在评判他人时,要尽量避免主观臆断。 诗人用“辨玉且宽和氏罪”劝告我们要理智对待真假、对错;而“诬金须认不疑情”则是对我们如何对待误解的建议——当遇到不实的指控时,我们应该冷静面对,坚持自己的清白。 尾联是诗人对于历史的反思。他以战国时期纵横家的事迹为例,警示我们在生活中要避免陷入无谓的争论与纷争,保持独立思考和自省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诫是非》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刘兼之手,创作于公元895年左右。 在唐代末期,政治腐败、战乱频繁,民生疾苦。诗人在此时依然保持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并通过诗歌传达了对世事的关切和教诲。在这首诗中,他告诫人们要遵循道德规范,不要搬弄是非,以免招致祸患。 刘兼本人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并不高,但他却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关心民间疾苦,用自己的诗歌才华为社会做出了贡献。这首诗反映了他的处世哲学和对他人的关爱之情,也展现了他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