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贻诸学童

标题包含
贻诸学童
横经叉手步还趋,积善方知庆有余。 五个小雏离学院,一行新雁入贫居。 攘羊告罪言何直,舐犊牵情理岂虚。 劝汝立身须苦志,月中丹桂自扶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兼,字不详,生卒年亦不详,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官员。 刘兼在南汉朝廷中担任尚书左丞一职,具体任职时间史书未载。据《新五代史·南汉世家》记载,刘兼曾向皇帝上疏,劝谏皇帝不要过于奢侈,要关心百姓疾苦。然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你在课堂上翻阅课本时,举手提问以便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点;长期的善良与积累使你感到幸福的满足。五个学生即将离开学校,开启新的人生旅程;一行南飞的新雁来到了简陋的住所。面对涉嫌偷窃的指控,你可以直言不讳地陈述事实;关爱子女的感情之深,岂能轻易表达清楚?我要告诉你们的是,要努力坚定自己的信念,有朝一日,如同月亮中的丹桂树一般茁壮成长。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横经叉手:形容读书时的认真态度。 2. 积善:积累善行。 3. 庆有余:指积累的善行会带来好运。 4. 小雏:指年幼的学子。 5. 学院:指学堂或书院。 6. 一行新雁:指一群南飞的大雁。 7. 攘羊:即攘羊触藩,意指争名利而触犯他人。 8. 告罪:道歉。 9. 直:正直、公正。 10. 舐犊牵情:比喻父母对子女的爱护之情。 11. 理岂虚:道理并非虚假。 12. 立身:指树立自身品德修养。 13. 苦志:立下坚定的志向。 14. 月中丹桂:指代科举及第。 15. 扶疎:树木枝叶繁茂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贻诸学童》是一首勉励学生勤奋向学的诗。刘兼借五只离巢的小鸟和新雁的意象,生动地描绘出学童们离开学校、即将踏上人生新征程的景象。同时,通过“月中丹桂自扶踈”一句,诗人鼓励学童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要坚定信念、发愤图强,最终必定能够如月中丹桂一般茁壮成长。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和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贻诸学童》是唐朝诗人刘兼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正值晚唐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刘兼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他曾历任县令、尚书郎等官职,后因故被贬为道士。尽管如此,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在诗歌创作上,他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自然景象和人文风情,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晚唐时期,社会矛盾激化,政治腐败严重,民生疾苦加剧。然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刘兼却能够保持一颗淡泊宁静的心,专注于学问和文艺的修养。他的诗歌作品,往往寓含着深深的哲理和智慧,给人以启迪和感悟。 总的来说,刘兼的《贻诸学童》是他在这个特殊时期的结晶之作。在这首诗中,他不仅展示了自身的才情横溢,还体现了身处困境仍坚定信念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